岚山传人 【021】
【021】
武者一下闹糊涂了,堂堂南元大侠家咋冒出个孩子来向我叫号?由不得哈哈哈大笑起来,那是讥嘲凤三先生池水太浅,竟翻出这么一条小泥鳅来,自己能跟人家孩子家一般见识?这个一木却一点不识相,拧上了劲要比。凤三知道难劝,便告之对方此雏非比寻常,实乃名人之后,同其较技亦不会埋没于他。武者闻后勉强应和下来,心道,这可是你自己讲的,打坏了孩子可不能怪我。
二人对上手后,一木知他小看自己,先动了2个虚招勾引对方一下,这才发觉此人通背拳功夫的确不一般,走的一路阳刚拳,势大力沉,而岚山武功最不怵的就是对手刚猛,本门气机正是重力武技的克星,他心里遂有了底儿,之后仅用岚山十三路拳前三招便让来者乖乖倒地,那一年他刚满17。对方哪能服帖,以为是这孩子讨巧取胜,征询凤三先生意见还是想打,一木见此人的确很浑,不觉添了一分气,在避过对方拿手之招“猿啼双靠”后,一个跟斗高高翻到他的身后,抡起一腿,踢得对手一跤倒地,躺在地上半天不肯爬起来。
这事弄得凤三先生十分尴尬,内心感到不安,他上前亲手扶起了这名武者,连连赔着好话。一木晓得凤三先生是同自家大伯一等样的人,身负绝世武学,似北方汉子这等功夫,伸手搭上一搭再强横的也不得不在他手下就范,然而凤三伯伯偏偏没有挟技弄人,却为此感到忐忑,这是为啥?想到了这正是自己所缺的做人品位和高德,内心顿时感到震撼,一时间站在那儿面红耳赤不知所措。
后来,是凤三伯母出面打了圆场,然后又是设席压惊,才使武者消掉火气,平息了这事。
一木出山后,因复习迎考在南元凤三先生家一气住了三个月,他似已渐渐窥探到凤三伯伯雅洁闲适生活的深邃,再次明白人活在世上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但行善积德是做人准则,不能光图个人快乐。另一方面,他在武艺上更有了又问津明师的得益,是凤三先生助他解开长年武学实践中的诸多疑点和难题,如庖丁解牛一般,令他看清楚自己在研习岚山门技法过程中所持的诸多错误理念,懂得凡事皆有一正一反、皆能举一反三,习武应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
李兆平神功当世罕逢其匹,其弟子自然也是万中挑一的好苗,但兆平一木毕竟是叔与侄,小家伙真调皮起来除了打和罚,兆平也无甚好法子。而男孩天性喜动不喜静喜做不喜听,一木练功之勤之苦无可挑剔,十余年来枪檕棍剑练得百样通、多样精,倘涉及武学的原理、动作的出处,却教他常陷入认知的盲区。而兆平对此则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老祖宗那儿都靠这样一代代口耳手脚相传下来,至于道理上的探索得靠自己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摸索,只有那样,本门功夫才夯得更实。
这其实是兆平和凤三两位武林大家的见仁见智。
因为一木乃兆林之子的缘故,作为李氏双雄挚友的凤三极其钟爱兆平这个高足,能尽绵力让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那是唯己所愿。当他仔细把脉后,摸清了此子超强的六脉奇劲,具有他们这代人极其罕见的后发先至之霸气,其前途必锐不可挡,另者,确实又体察到这孩子身上瑕不掩瑜的诸多不足,源自于注重招式技法却不求甚解。
一木是兆平大师后人、徒弟,凤三先生要帮他,自然不要他怀有师恩,于是把说教点点滴滴地隐含在了同他对练后的闲聊说笑中、隐含在素常以武会友后的零散碎语里。凤三通常的指正方法是要一木尽展才学,在他耍得最起劲时,以一根竹扇或一支竹筷抽丝破茧般突前戳上,即刻破解他的招式,其意只在点醒。
这样的结果往往很让一木沮丧,“咋老是这样不明不白地输了这一着呢。”同样的错处反复出现后,方才体会这是意识里潜藏的错误认知轨迹在捣鬼,困顿疑惑的小家伙这时才如梦初醒,意识和感觉都得到升华,再不以关键时输凤三伯伯一招便认为是技不如人,而将它联系到自身对武学的浅薄认知上。他再想到在岚山练功时,大伯数不清次数地指出自己只图痛快不求甚解,到了此时方有梦醒之感,凤三伯伯点中的正是他这一痛穴。
万卷不难读,孺子才可教。深受启发的李一木,对武学的领会慢慢地触类旁通了,而凤三先生对一木的思维敏捷力从来都看得很高,这小子脑袋瓜子就是开窍,难道不是吗?还用得着响鼓重锤?跨入二十的李一木初次踏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