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阙 第二百六十三章夜静难成眠
匆匆回殿,这次没有听到责问声,玉芙殿跟我离开的时候一样安静。全\本\小\说\网
“皇上现在人在哪里?”我转头问吴放。
吴放凑上前小声回道:“听说在松萝苑。”
我挑了挑眉,觉得有些讶异,那里自从宋方死后,不是就封起来了吗?
吴放的声音更小了:“封是皇上封的,也只有皇上能开。”
我提起裙摆跨过门槛,直往内窒走去,经过外厅,经过内厅,走到珠帘边,才低声斥道:“既然知道消息,为何早不说?”
“娘娘未问及,奴才怎敢多嘴。”
“刚才我们外出,你明知道是往紫藤苑去,为何不早点阻止?”
“奴才实不知娘娘要去紫藤苑,只以为是寻常的走步散心。”
“皇上人在松萝苑的消息,你听谁说的?”
吴放沉默了,半晌才道:“是娘娘晌午让奴才送点心时不小心听到的,奴才誓不是有意偷听,只是刚好过去,皇上又从来不避娘娘这边的人。”
这话听得叫我窝心,是的,皇上对我一向信任,连同我派去的人,若送吃食之类也总是命他们直接送进书房,还要趁机问几句我的近况才放人。
这么说,祁云海住在紫藤苑的消息就是皇上故布疑阵了,那里只是张了一个网,等着收捕闯进网中的嫌疑人。
而能偷偷摸去紫藤苑的,只能是宫里的人,或宫妃,或宫监,或宫中禁卫,从今晚听到的声音判断,最有可能是禁卫,偷袭者被偷袭,所以出的声音才那么惊惧。
不得不再一次感叹琰亲王、成都王他们的势力渗透之深,奇怪的是,这两个人好像并没有合作的迹象。
有一度皇上和我都以为他们相互勾结,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他们似乎各自为政,而且,势力此消彼长,当初琰亲王不可一世的时候,成都王默默无闻;现在成都王浮出水面,琰亲王又好像归隐了。
若不是这两个都实有其人,我会怀疑他们其实是一个人假扮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他们联手的话,早就千疮百孔的朝廷根本不堪一击,皇上的帝位难保,然后他们再去争那把龙椅,总有一个会得到。不像现在,以一己之力对抗,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我突然有个大胆的揣测,会不会,这两方势力之间也在明争暗斗,所以才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不然,无法解释严横为什么会被成都王所害。拆了严横,等于拆了琰亲王的左膀古臂;而策反宋方,更是在琰亲王的心口撒盐。到现在,琰亲王对成都王的恨意,只怕都过对皇上的忌惮了。
严横在京城休养几日后,已被皇上派人送去边关,西北大营还需要他坐镇安扰,同去的新戍守使正是曾救我于危难中的章均彦,也因为这个缘故,其父章景淳已成为朝中举足轻童的人物。
这是皇上和我都乐于见到的结果。先帝晚年,几乎把朝政大权尽委于琰亲王,这样不仅让琰亲王暗中培植出了巨大的势力,还留下了一个心理隐患,就是朝臣们普遍迷信皇室宗亲的权威。皇上明知道成都王动机不纯,还把他从益州召回,就是为了这个原因,他曾开玩笑说,这叫以毒攻毒。
二王角逐的结果,是两败惧伤,琰亲王先退出,成都王接着败绩,事情的展,至少从表面上看,是朝着皇上的希望走的。但这几天的经历,却让我忧虑重重,觉得一切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按理说,琰亲王销声匿迹了,成都王败了,朝政应该一片清明才对,可事实恰恰相反,无论宫里宫外,处处暗流汹涌,甚至连后宫都弥漫着一股不安定的气氛,严重到晚上散个步,随从们都战战兢兢,唯恐出什么意外。
夜阑人静,一直到很晚很晚,我才等来了皇上。
拖着几乎坐僵了的腿迎上去,笑着为他宽衣,他却按住我的手说:“不用了,我只是回来看看你,等下还要走的。”
我抬头瞅了一眼墙上的琉璃沙漏.已过子时,不禁担忧地问:“这个时候还不歇下,今晚准备熬通霄吗?”
他居然点了点头:“役办法,案上的折子都堆成山了,这几天忙顾着忙别的,偏偏递上来的折子还特别多,都积在那儿没处理,每天看着就心烦,早批早了事。”
看他一脸疲色,我又是心疼又是愧疚,半晌才憋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