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717章 乾坤大挪移_页2
更新:09-23 18:49 作者:要离刺荆轲 分类:军事小说
命了陈睦,在浙江诸州,以下等蚕丝三百钱一斤,中等蚕丝四百钱一斤的价格,大量收购。
有多少吃多少!
然后,将这些蚕丝通过海运和漕粮一起运抵海州等中转地。
再通过陆运转运到徐州,从徐州通过大运河运抵京中。
因为是和漕粮一起进京的,所以,物流成本大大减少。
每斤蚕丝运费不过十钱。
按照过去的经验,十二两下等蚕丝就可以织出一匹绢,十两中等蚕丝,就可以织出一匹绸。
而据陈睦所说,其实当地的蚕茧,价格更低!
正好,沈括那边正在研究缫丝机,如今已经快要成功了。
等缫丝机出来,直接在当地设立缫丝工坊和纺织工坊。
就近利用当地廉价的蚕茧资源,制成之后,就地通过明州市舶司出口去海外。
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的苎麻,也是同样的操作手法。
只是,物流成本比浙江要高一倍以上。
但,这依然是奇迹!
因为是赵煦要的,所以这些苎麻全部用的是纲运之法。
嗯,就是水浒传中,杨志押运生辰纲一般的方法。
正好,地方厢军平素不是没事干?
现在,赵煦给他们分配任务了。
那二十钱每斤的物流费用,就是花在了纲运上(大头兵的赏钱和军官的磨勘【北宋纲运,将官押运一次就可以积功一次,像是纲马,有规定满多少次就可以迁一官】)。
于是,这就相当于,赵煦加价每斤二十钱左右,从偏远军州,把当地廉价的资源,运到汴京。
这种乾坤大挪移,只有皇帝能玩。
也就是去年,大运河一度因为大旱断航,为满足汴京需求,所以有大量的苎麻,滞留于润州、扬州等运河物流中转集散地,得今年夏天才能运进汴京。
不然,赵煦手里的麻布还会更多。
而决定布匹价格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人工了。
织布是很累,也很废人的。
过去,小农经济手工织造,要织一匹绢,哪怕是熟练的织工,也需要好几天。
但现在,绫锦院的织工,用着太母车纺纱,一个人一天就能纺纱数锭,效率是过去的四五倍。
这还是不熟练,未能完全掌握太母车的技巧的缘故。
同时,也是因为如今的太母车的纱锭只有八个。
等到将来,技术更加进步,纱锭数量达到三十二个,甚至更多!织工的技能更加熟练了,一个织工一天纺出别人需要一个月才能纺出的纱锭也不是不可能。
那你可能就会问了——织工们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她们的收入肯定也会提高数倍吧?
对此,赵煦只能回一个呵呵。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提高。
毕竟,绫锦院一直就是计件工资制,相当的人性化。
假如有女工,不惜身体的不断纺纱,那么她的收入确实可以达到过去的数倍。
但是,她得用健康来换!
在原料和人工,都被压缩到极限的情况下。
绫锦院的布匹,就很有市场竞争力了。
这不,才卖几天,就已经将汴京城的布铺行会,打得满地找牙了。
顺便,也让赵煦的棉布,高价出货。
十五贯一匹的棉布,但成本每匹加起来,最多一贯钱。
这就是十五倍的暴利!
去年熙河路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在六万亩,最终运抵汴京的棉铃有七十万斤。
这七十万斤棉铃去皮去杂去仔后,得到的棉花大约五十万斤,两斤棉花(宋斤)可织布一匹。
于是,赵煦得到的棉布将近二十五万匹,哪怕按照给辽人的价格,其价值也超过了三百万贯!
暴利!
也让赵煦不得不感慨,果然,小农经济死路一条。
要发家致富,还是得靠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就是,这汴京的工价,全国最高,多少让赵煦有些不大舒服。
所以,他一直在企图想办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