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498章 牛金星的选择_页2
更新:01-09 04:03 作者:富春山居 分类:玄幻小说
任职的官员,每隔六年,便要下放地方任职一段时间。不可让官员一味在京城钻营,而中央和地方官员老死不相往来。”
对于崇祯的主张,包括黄立极在内的几位阁臣,都有着小小的不满。不过他们并不是对于皇帝的主张一无所知,从去年推行内阁责任制度,进行官制改革开始。皇帝对于地方亲民官的重视,已经让他们意识到,向过去一样,指望在翰林院熬上几十年,然后一夜之间进入内阁成为人上人,这种方式已经快要行不通了。
只不过,包括黄立极在内的官员们都没有预料道,皇帝提出后续的变革会来的这么快。大有钱塘潮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
但是皇帝现在的提议并不是没有支持者的,事实上从嘉靖年间开始,便有官员和学者呼吁过,内阁不可一味专用词臣,朝廷应当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特别是要重视各地的亲民官,因为这些亲民官是直接面对百姓的官员,只有他们干好了,国家才能真正国泰民安。
到了万历之后,支持这种主张的声音就更多了。毕竟在现在的大明,京官和地方官员差不多都快要变成两个互不相干的系统了。凡是入仕后外放州县的进士,很难获得升迁,在各地县衙蹉跎十多年后,升到府一级就算仕途到顶了。
而留在京中的进士,不管是在京城担任什么官职,一旦外放便是从府官开始做起。特别是品级低微的御史和给事中等清要官职,一旦外放便有可能是执政一省的巡抚官。
官制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于大明来说自然是不利的。毕竟没有了上升希望的地方官员,很多人就变成了捞一笔走人的昏庸贪腐官员。
黄立极这个内阁首辅才刚刚感觉出一些滋味来,自然是不愿意就这么改变现状的。一来,他自己便是词臣出身,他一上台执政就改了规矩,岂不是堵住了翰林院那些苦熬词臣的上进之路。可以预见的,那些昔日的同僚知道了这件事,估计私下里能把他给骂死。
二来,在京城熬资历是升官的终南捷径,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因此能够留在京城的官员们,大多都同在座各人有些关联。
如果现在改了规则,这些人过去的资历不是白熬了。他们下去地方后,就算能够得到他们私下的关注,不过毕竟鞭长莫及,若是有些什么事,他们也很难及时的援手。
再说了,地方官员治理地方,从钱粮到发展民生经济,无一不是棘手的问题。现在还多出了一个县绅会议,平日里牵制着官员的施政行为。
诚然,能够从这样的包围圈杀出来的官员,必然是上上之选的治国人才。但是杀不出来的话,就成为了别人向上攀升的垫脚石了。
这一场内阁会议,开的比朱由检预计的还要久。几位阁臣互相应和着,同他打起了太极推手,希望能够打消或是拖延选官任官制度的变革。
而原本众人想要在今日内阁会议上否定掉的,县绅会议成立事宜,却因此避开了众人讨论的重点。
朱由检同阁臣们,就在这不断的言辞交锋之中,一点一滴的达成了共识。双方都努力着,不使内阁会议走向极端的方向,让他们之间出现裂痕。
现在的大明,不仅仅是朱由检需要这些大臣们的支持,同样内阁也需要皇帝充分的信任,才能拥有对朝政的绝对控制权。
一个不受皇帝信任的内阁,很快就会在言官的攻击下倒下。而失去了内阁支持的皇帝,就无法压制住文官集团,推行新政。这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局面。
最终,崇祯还是同内阁达成了妥协,而内阁也选择了部分接受皇帝主张。县绅会议的成立改为分批开设,而京城官员同地方官员的交流,也从试点开始。
士绅大会终于在五月底圆满的结束了,本次大会不仅仅在于通过了工业城市的发展计划,也不在于河南事务的低调收场。
让这些士绅代表们深有感触的,还是在于,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扇门对着他们打开了,让他们意识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皇帝、朝廷才能决定一切国家事务的,当他们联合起来的时候,他们同样拥有影响这个国家制定政策方向的力量。
在西苑,朱由检终于正式接见了,此处在士绅大会上起了极大力量的几位河南士绅代表。
他看了看领头的那位中年人,不由向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