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 第559章 河北乡村的变化_页2
更新:01-09 04:36 作者:富春山居 分类:玄幻小说
大小子就干脆利落的报名投军去了。虽说刘富贵还记得老辈人说过,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但是看着找上门来的官差,和带着一朵大红花游着庄子洋洋得意的大小子,他也不敢说什么反对的话语,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儿子离开了庄子。
不过幸好现在有邮局,虽然大小子参了军还能时常写信回来,从小儿子读的信中,似乎大小子在军中过的还不错,起码一周可以吃上三回肉,这可比庄子里的富裕户都强了。
而且军中除了衣物和日常用发放外,还有零花钱发。大小子攒下了零花钱大多寄回了家,一定要供弟弟去读中学,说只有读才有出路。
刘富贵不懂什么叫出路,不过大小子在外面开阔了眼界,又拿钱回家,已经不能当他是一个小孩子了,这个家也能当上一半主了。在询问了小儿子的想法后,他终于决定让小儿子去县里上中学,今天正是送小儿子去县上的日子,这让他一宿没睡好。
这个世道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许多小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出去见见世面,或是去城内当学徒,或是报名参军,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家中老实耕田的。
而家里有姑娘的也越来越不愿意早早的把姑娘许出去了,以前家里有姑娘的都被视为赔钱货,巴不得早早嫁人也好少了一张口。但是随着棉纺织业的兴起,不管是收拾棉田还是进厂子做工,姑娘都不再是什么吃闲饭的了。
于是从前常见十四、五岁就成婚的姑娘,现在却是十八、九岁尚未出嫁的也是大把。四里八乡的媒婆,介绍起姑娘时,也常常将对方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当成了一个条件。也拜棉纺织业所赐,加上朝廷三番五次的严令,乡间溺杀女婴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就连刘富贵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不知不觉一锅烟将尽,刘富贵将烟锅在灰槽内磕了磕,这才起身穿好了棉袄,走到大门处打开了一丝缝隙,看了眼外面的辰光,终于转身叫起了婆娘操持早饭,为出门做准备。
河北各地的村子里,像刘老蛇这样被改革改变了生活的农户可谓数不胜数。这些人正一点点的改变着大明的下层社会结构,成为了朝廷最为坚实可靠的基础。
崇祯十一年开始,小学-高级小学-中学组成的学校体系,在河北已经渐渐完善。从这一年开始,光是河北一地,就有近五万名初小生毕业,二万七千余名高小生毕业,五千多名中学生毕业。
这些中小学毕业生们,不仅补充了北方各贸易公司及工坊的需求,也为陆海军军官学校及陆军提供了充足了兵源。而他们不仅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最为坚定的捍卫者。当他们开始逐步进入到大明的各个行业中去后,也就在慢慢改变着整个大明的社会。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崇祯对于这个国家的治理,开始慢慢转移到这些更有朝气,更有理想,更为忠诚自己的学校毕业生身上来了。旧的士绅阶层也失去了最为有力的武器,便是对知识的垄断。
不过在这一刻,很少有人能够看得这么深远。毕竟这些中小学毕业生首先进入的,是军队和贸易公司,这原本就是旧士绅阶层并不重视的区域。
当然这也是因为过去军队掌握在武臣手中,而贸易公司从来没有像今日这样,变得如此之庞大。使得旧士绅们完全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吸纳掉这么多人才的。
光是一个四海贸易公司,就拥有了3万2千名正式员工,1万2千雇佣军,15艘军舰,115艘商船,77艘远洋捕捞船,35只塞外商队。公司总资本超过七千万大明元,平均年收益超过40%。
内务府和大明商人们在十年里创造了一个最大的奇迹,虽然四海贸易公司的发家过程有挖朝廷墙角之嫌,比如大明最赚钱的盐业就被四海贸易公司鲸吞了下去。而四海贸易公司在海外的行动又受到了国家武力的支持,这让公司在海外的利益沾染上了不少鲜血。
但是对于大明朝廷来说,四海贸易公司第一次将大明商人的力量集中了起来,使得国家能够利用商人的财富为国家政策服务。在四海贸易公司成立之前,大明商人拥有的财富并不比公司逊色,但是他们手中的财富除了造园林、养戏班、嫖名妓之外,并不能转化为工业资本,从而聚集起大量的社会资源。
而四海贸易公司的成立,则把这些商人们拥有的财富,第一次以资本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仅仅十年的时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