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78 第322章 有什么了不起的_页2
更新:11-11 01:31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都市小说
有些作家为了发表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刊物为了销量也会让作家往伤痕文学上靠。
时间长了,泥沙俱下,滥竽充数者多不胜数,伤痕文学早不复当年之勇,甚至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反感。
作家们也不再把写伤痕文学当成什么时髦的事,反而认为是“土”、是“消费读者情感”,渐渐酿成了对于伤痕文学的批评。
然后反思文学崛起了,大家又把目光转向了反思文学那里。
如此往复循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这群人就像是闻着腐味的秃鹫一般,将文坛的风气越带越偏。
因而林朝阳的出现就如锥处囊中,其末立见,自然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欣赏眼光。
《渡舟记》在业界所引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一直以来,不管是读者还是同行,对林朝阳的印象都停留在“青年作家”“正当红”“广受欢迎”“作品销量爆炸”等标签上。
不管从实力、名气还是作品质量来说,都属于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
但到底是年纪太轻,哪怕林朝阳已经创作了多部极具份量的长篇,也谈不上在文坛有多大的份量。
《渡舟记》的发表让林朝阳备受文学界有识之士的赞许,也使得许多人真正开始将他视为了未来可期的领袖人物。
所谓领袖人物当然不是指官方身份,而是指未来可能对当代文坛所产生的影响。
文学界从来不缺才华横溢者,也不缺勤奋者,更不缺有野心的人,但三者兼具的人却少之又少,林朝阳绝对算是一个。
那些有识之士对他寄予的厚望正不断的凝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寄望还会不断的加固。
除了读者群体和文学界同行们的关注,《渡舟记》的发表也引起了期刊行业的震动。
大家都知道林朝阳的作品向来受欢迎,因此业界才有了“得林朝阳作品者,百万销量如探囊取物”的说法。
但刊有《渡舟记》的83年第一期《花城》上市后所表现出的受欢迎程度还是让许许多多的人都跌破了眼镜。
单月155万份!
如果说是单期155万份销量,那么像《人民文学》《收获》等一线文学杂志都偶尔摸到过这個数字。
但《花城》所创下的是单月155万份销量,众所周知,《花城》是文学双月刊,这也就意味着在后续一段时间里,这个数字依旧会不断向上攀升。
谁也不知道这一期《花城》的终点会在哪里,但大家少不了要打听关心。
《花城》编辑部不是什么保密单位,《花城》上市第二个月的第一周仍旧创下了22万份的销量,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传遍了国内文学期刊行业。
诸多地方文学杂志的反应不提,几家以往与《花城》平起平坐,甚至是压它一头的一线文学杂志的编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
《花城》自成立以来一直主打的是“洋气”,在一众朴实无华的文学杂志当中显得格外妖娆,虽说塑造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逼格,但也跟同行们产生了一定的隔阂。
本来它一期卖个六七十万份,在几家顶尖文学杂志里是垫底的存在,大家也没在意过。
可现在它一下子单月卖出了155万份,甚至在第二个月的销量也没有呈现出多大的疲态,这不仅是震惊了同行们,更让大家心里难以接受。
“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因为发了林朝阳的嘛!”
这样的酸言酸语凸显了同行们的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如今行业内对于林朝阳号召力的认可。
“得林朝阳作品者,百万销量如探囊取物”这样的迷信,在《花城》大卖的情况下再一次在文学期刊行业被广泛传播,并且让业内人士们深信不疑。
一转眼三月已近尾声,《渡舟记》仍在影响着国内千千万万的读者,身为作者的林朝阳却已经埋首于故纸堆中大半个月了。
这段时间里,外界的声音没有对他形成任何打扰。
前些天,李拓特意给他打了个电话,一年一度的全国优秀短篇奖授奖大会和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中篇奖授奖大会在京举行。按照往年的惯例,授奖后的文化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