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明月清风(164)三更(明月清风(164)大皇子...)_页2
到荠菜,竟夸道,‘嚼出宫商角徵’”说着,就摸了摸孩子的脑袋,夸他,“学的好,懂了‘饥饿之人不停手’,而不是‘杏花庄挑荠,诗禅堂试香’。”
‘挑荠’是个什么典故?
林雨桐就道,“是唐宋之时,达官贵人之间的一种游戏。穿着礼服,在宫中设宴挑菜。将各色生菜荠菜绑上红丝线,放在朱绿的花斛里,花斛下又各色的字样,挑了红字便赏,挑了黑字便罚,什么珍珠玉器各种的珍玩宝器是赏,罚嘛,歌舞、吟诗,要么喝一杯冰水,再要么吃一块生姜”
“杜甫是唐时人,他要靠老荠菜才没饿死。”
是的!
“范仲淹是宋时人,他困苦到吃荠菜都以为鲜美”
对!
“可宫里却歌舞升平,以为乐事!”嗯!
启明半晌没有说话,这算是懂了其中的意思了。
四爷和桐桐各干各的事,谁也没打搅他,叫他想吧。然后这孩子又说,“范仲淹会读书,但是只读书也不好!吃腌菜薄粥度日,竟是不知还有荠菜之物”
林雨桐:“”你要这么想的话,好像也对!是啊!那日子都过成那样了,一碗粥恨不能分几顿吃,但是就是不知道荠菜的味道,可见离了人照顾,他也就是个生活渣。而生活渣映射出来的问题就是,他这种的跟最下面的小老百姓还不一样。
读书人只知读书之苦,不知耕作之苦,若是为官,亦难体会其中的艰难。
本是孩子话,但是四爷深以为然。第二天就跟内阁说,“三月就要春耕了,春耕忙,学堂里的学生,也该体会体会耕种不易。”
所以呢?所以,各个学堂,自己去联系农场和军垦,或者是某个村,某一家。若是能针对家中劳力短缺者,那就更好了。
耕种,是一门课程,都给我把这一课给补上。
啥意思呀?三月是劳动月呗!不下地都不算劳动。
除了要准备三月的亲耕亲蚕,像是一些官员,也该回京述职了,四爷还想着怎么调整这些官员。
今年述职的官员里,就有王成。走了两年了,就要回来了。
林琅在送启明去朱字营的马车上,还问他说,“记得王成不?”
不记得了!但是爹娘也总说的。
林琅便不言语了。可在上课的时候,马羡儒依旧带着启明在山阳面转悠,看着大皇子蹲在地上用小铲子挖荠菜,歇着的时候,他就跟孩子说关于荠菜的诗,“有这么一首,你听一下。”
好啊!启明蹲在先生的边上,静静的听着。
“两京做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2】”马羡儒问说,“听过吗?”
启明摇头,没听过。
“这是唐朝,一个叫高力士的太监所做,《感巫州荠菜》。知道高力士吗?”
知道!唐玄宗身边的大太监。
“嗯!唐玄宗被软禁之后,高力士被罢辍到了巫州,知道巫州在哪吗?”
知道!湖南怀化,也叫五溪。
“对!这个两京指的洛阳和长安,诗里说,在两京这样的地方,荠菜这种东西那是论斤卖的,可到了五溪,这东西满地都是,却无人在意。长在两地的荠菜,样子是有点不一样,但是味道并没有变那为何待遇就不同了呢。这是说荠菜,又何尝不是说他自己。他在皇帝身边的时候,是那个论斤卖的!他被贬辍到巫州,就如同那郁郁葱葱却无人理睬的荠菜高力士此人,虽为宦官,但也曾帮着唐玄宗平定了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之后更被封为骠骑大将军,而后是开府仪同三司,乃至后来到齐国公。他这一生啊,对君王是不离不弃,耿耿忠心,曾有人说此人是‘千古贤宦第一人’”
启明静静的听着,什么也没说。结果在王成回来的那天,他给了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见王成,他蹭的一下就飞奔过去,“伴伴回来了!伴伴去哪了?”
王成赶紧接住大皇子,这孩子从出生到牙牙学语,他每天都抱,于是,他习惯的就抱起来,才要请罪,大皇子一下子就搂住他的脖子,还闻了闻,“是伴伴回来了”
好像在确认是不是那个故人的味道一样。
王成的眼角眉梢都爬上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