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抗战军火商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刮大风,那风不是一般的风,每秒300米的速度,吹扬起漫天沙砾打在人的裸露的肌肤上如同刀割一般疼痛。笔神阁 www.bishenge。com刘涵也是第一次见识这种流动型沙漠,置身其中才知道当初自己改造这片沙漠的豪情实在有点想当然了。刘涵暂时将众人安置在主位面,一个无风的日子,刘涵将他们带过来,又从主位面带来许多丝口袋和铁锹,大家一齐动手在口袋里装满沙子,用十多层沙袋在四面堆出来一堵三米高的围墙,围墙面对风沙的一侧又堆出来一个斜坡,围墙中间用沙袋和水泥板堆出来一座座房屋,供大家居住。
刘涵来到主位面西沙群岛的石岛,石岛面积7800平方米,岛上尽是嶙峋的岩石,海拔15。9米,为西沙群岛中将次位面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营地周围的大沙丘不断地往主位面搬运,扔进石岛周边的海水里,这些沙山平均高度在一百多米左右,有的高达两百多米,可随风移动,对营地威胁很大,必须尽快弄走。白天石岛周边经常有渔民船只经过,所以他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进行这项填海扩岛行动,一个晚上刘涵搬运几个大沙丘,连续几天下来,石岛周围出现了大片大片的沙滩。
对于石岛面积的增加,那些渔民都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原来刘涵的银河系公司不久前承包了石岛扩建工程,银河系公司的吹沙船日夜不息地在此作业,渔民们都以为是银河系公司的功劳。刘涵在无风的天气乘坐直升机到达有沙丘的地方,然后将沙丘搬运过去,这样一来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月就将营地周围一百多里的数百个大沙丘全部搬到了主位面,将石岛的面积扩大到13万平方米。
水上飞机从井陉县运来数批八路军伤残老兵及其家属,改造沙漠的大军增加到将近一千人,大家在沙漠中建起一个个营地,让这片曾经荒芜人迹的地方增添了许多生气。虽然是冬天,但刘涵弄来了大量玻璃暖棚,这些玻璃暖棚都是在主位面建好的,外形很酷,呈金字塔形,每个暖棚的占地面积为六百多平方米。玻璃暖棚的地基很坚实,先用挖掘机挖出大沙坑,然后往里面填充石头,再在石头上填埋厚达三米的泥土。玻璃暖棚集中分布在营地周围,靠烧锅炉取暖,一些暖棚里面种上了瓜果蔬菜,还有一些种上了胡杨、沙棘幼苗。刘涵不打算用化肥、农药,他准备种植绿色蔬菜。植物需要肥料,人的粪便是不够的,于是就建起了养猪场、养牛场、家禽厂……都是集中养殖模式,牲畜、家禽养在沙袋、水泥板搭起来的大房子里,饲料来自主位面,产生的粪便堆在一个个小水泥池子里,拌上泥土,等到开春天气暖和发酵后就可以用了,现在的肥料都是从主位面带过来的。
每天刘涵都会从主位面带过来一万吨淡水,这些水装在一个个大塑料桶里,除了生活所需,就是为玻璃暖棚里的植物浇灌了,透过厚厚的玻璃,可以隐约看见里面浓浓的绿意。刘涵暂时还不打算建电厂,无论风电还是火电都需要向这边运送大批穿越众和设备。这里的环境还没有改造完成,带来的穿越众哪能安心待下去。没有电厂没关系,移民们主要是照明用电,使用强光手电就可以。所幸这些移民都是这个时空的人,没有见识过电视、络,能一天三顿吃上饱饭,没有战争,就已经算神仙般的生活了。
各个营地建起了棋牌活动室,里面可以打乒乓球,也可以玩桌球,另外还有象棋、纸牌、麻将、跳棋,娱乐设施还是很完善的,只是移民们每天要干许多体力活,晚上回到家里往炕上一躺就睡着了,哪有精力去娱乐?
每个营地就是一个村子,村长是村民民主选出来的,平时带领大家干活,还要调节村民的纠纷。考虑到将来这里建设好了,要融入新中国那个体制,刘涵没有把暖棚分给村民,所有的暖棚都归集体所有,村民挣工分,用工分换食物和日用。这样搞自然会存在村民干活偷懒的现象,不过刘涵相信至少第一代移民这几年内不会偷懒,因为他带来的都是穷苦人,那些伤残老兵对他都感恩戴德,没有他,那些国军老兵还在沿街乞讨,而八路军中的老兵即便有政府按期发给钞票,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但吃穿用度都无法同这里相提并论,他们感激他,拥戴他,又怎么会给他添堵呢?其实即便他们干活偷懒,刘涵也不会太在意,这些人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替国家养着他们也是应该的。
残疾老兵能干的活毕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