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三十六章,翰林书法_页2
更新:06-25 02:37 作者:齐东野老 分类:都市小说
怎么可能啊?我也就是喜欢点儿书画、玉器。这次来了滨海,可是大开眼界。不敢班门弄斧。”
刘壁云也说道:“杨老,您到了滨海来,不如给咱讲讲,再滨海搞,应该怎么弄。我们是门外汉,虽然喜欢,一直没怎么搞明白。今天来了这么多专家,咱可得好好学学。”
杨老说:“滨海的能人可不少,不管是古代还是近代、现代,可出了不少高人。”
他正说着话,服务员敲门,引着几个人来。
沈瑜看过去,为首的是一个清瘦的老者,穿着灰色的衬衣。他身后跟着王问。第三位是打扮贵气的妇人,最后一人居然是常贝同学。
沈阳有些纳闷儿,他们是怎么凑的一块儿去?
见到来了客人,蓬莱厅里的众人起身相迎。
相互介绍之后,沈于听到了对方的身份。
清瘦老人是本地最大的常氏百货的董事长常涌,他也是滨海协会的理事长。
王问,不用介绍,滨海协会的会长。
那位打扮贵气的妇人。是常涌的儿媳妇名叫钱禾,是常贝的母亲。
换句话来说,这个组合,是常家的祖孙三代与王问。
杨老介绍到沈瑜这里的时候,常涌的说话非常客气。但是,沈瑜还是感觉到常家三代人眼中的轻视。
众人重新落座。
常贝是年轻人,被安排到沈瑜他们旁边。他想坐到沈瑜和陈丽丽中间。陈丽丽却突然挪动座位。在身边腾出一个空位,让常贝坐下。
这样,就成了陈丽丽坐在中间,沈瑜和常贝坐在她的两边。
不管怎么坐,沈瑜心中都有些不舒服。常贝之前在拍卖会上,一边炫耀自己,一边贬低别人。虽然当时他出了丑,可这时候又精神百倍的出现,不知道还会闹什么幺蛾子。
他有些后悔,或许自己不该来这里。
他们三人的小动作,并没有被桌上的大人们看在眼里。
看着大伙儿一直在绕圈子说话。刘壁云开门见山:“杨老,不如您给我们说说,您今天买的藏品?”
在场的大多数人,都看到杨老买了一幅扇面。常家三人因为来的晚,没能看见,常涌问道:“杨老买的什么藏品?让我们开开眼?”
杨老也不客气,打开镜框,把扇面摆在了桌子上,给大伙欣赏。
他边看边说:“我在博物馆供职,看的书画比较多,慢慢的就喜欢上书画。不敢说是专家。刚才看了一圈儿,觉得这幅扇面是不错的作品。刚才刘老板问,滨海本地的,我就厚着脸皮说说。
滨海这里,的资源还是很多的。往远了说,这座城市在古代一直有文化流传,不管是儒家文化还是宗教文化,都有保存到今天的遗迹。
到了近代,仅仅是城市开埠以来,有一百多位清代遗老在这里居住。他们留守东西可不少。这幅扇面的作者王垿,就是其中代表。”
他开始讲扇面的内容。
周围人的注意力,很快被他的语言吸引。
杨老从内容,又讲到纸张、墨色、笔法。
“王垿的书法,圆润里见清劲,独具个人面貌。深合当时的审美情趣,雅俗共赏,广受追捧。世人将其形体长方,端庄秀丽的正行书称之为垿体。”
他说了一会儿,可能觉得口渴,就停下话头,端起茶杯喝茶。
董明趁他休息喝水的空,开口询问:“杨老,王垿的名头,我们也听说过,本地的家,给我们推荐过王垿的书法。但是,我觉得他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是不是低了一些?”
杨老摇头:“不能这么说。王垿的名气,在清朝那会儿就已经很大了。
“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这是清末流行京城的新谚。垿,就是书法家王垿。
他是光绪十五年己丑科进士,后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法部右侍郎等,1912年至滨海定居。他晚年隐居滨海,离开了国家中心,名气慢慢被掩盖了。但随着时间迁移,还是会被人们发现他的价值。”
王问说道:“杨老说的对,王垿的书法在当时很受追捧。老北平的绸缎庄瑞蚨祥,津门的谦祥益等牌匾皆出其笔端。
与那些逊清的贵族遗老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