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 第41章大兴水利_页2
更新:02-14 10:44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其他小说
就不说其他的,官府铸币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这个时代的铸币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开通机器印刷就行了。
想铸币一亿枚,需要运送大量铜、铅前往金曹,这开采之费,运输之费,都极为高昂。
哪怕让江东敞开了铸造,一年铸造两三亿枚江东通宝,压力也是极大。
所以为了辅助铸币,金曹还会搜集民间的五铢钱和小钱,重新熔铸。
这个时候,别说曹操了。孙策都有挖坟盗墓的冲动,毕竟一个大墓里面挖出来数十万钱,甚至数百万钱,铸币的成本和压力都会大幅下降。
只要一次突破底线,这种事就不再是什么不可为的禁忌。
好在孙策最终忍住了这种冲动。倒不是他比曹操的意志力要强多少,而是他还没到曹操那种山穷水尽的地步。他还有一张最大的底牌!
孙策的底牌就是他的夫人周澄。
周澄所创建的吴县织造署,今年终于不再缺生产材料了,吴郡已经恢复生产两年了,家家养蚕缫丝,原材料大为充足。
其实中原的丝绸产业规模一直是蔚为壮观,一个里数百户人家都养蚕缫丝,能够产出生丝数千匹!
收丝的小吏、商人往往都需要用船去运输。
一个里产出就有数千匹,一个乡、一个县那真的是能产出数十万匹生丝。
甚至为了早日将生丝卖出,养蚕缫丝的妇人们还会相伴一同将生丝送到城邑贩卖。
这一切使得吴县织造署的产能终于达到了这个时代技术的极限,每日出绢帛一万三千余匹,出澄锦上百匹。
这可是孙策手中能掌握的最大财富,源源不断的从民间收割回来大量货币,包括那些豪强私铸的货币也被收割回来。
曹魏以布帛为货币,不是没有道理的。这种东西,一旦统治恢复稳定,官员劝课农桑之后,朝廷手中的纺织工坊可以源源不断的产出大量布帛,而且是硬通货,除了不方便之外,其交易、货币属性拉满。
当然,江东货币能够流通,除了布帛、金银作为保证之外,也是因为吴郡的的确确产出了最丰盛的谷粮。
这也是江东其他四郡都急缺的东西,拿着货币到吴郡就能买到大量粮食和布帛,这是其他四郡根本没办法抗拒的现实需求。通宝、粮食、布帛都产自吴郡,那货币怎么能不在江东其他四郡流通?这也是最真切不过的,货币前期投资。这是用吴郡的财富,补贴其他四郡,以恢复四郡民生,确保通宝在四郡通行。
对这个情况,张昭作为总揽军政要务的重臣,自然要着重向孙策汇禀,说道:“如今吴郡十三县,共有户籍十万八千户,人口五十六万人,田亩一千六百万亩,其中上田共计四百三十二万七千五百二十一亩。所有田亩产粮总数预估约在九千五百万石之间,堪堪一亿石。”
“以这九千万石粮食供应吴郡自身则户有盈余,但供应五郡之地,则尽显饥馑。吴郡豪杰、百姓皆颇有怨言。”
这个规模的确是捉襟见肘,还是得精耕细作啊。
邓艾在淮南屯田,用五万人,岁完,计除众费,还能剩下五百万石作为军资,六七年间,积粮三千万石于淮上,可供十万之众食用五年。
吴郡近十一万户,人口五十六万,十倍于邓艾,未扣除百姓之费,也才九千万石。
差距就差在这个亩产量上。
邓艾在芍陂种田,尽得水利之便,亩产极高。
而吴郡这一千六百多万亩良田,其中上田只占了四分之一,但产出却占了一半。
太湖地区到宁绍平原这一带,绝对是天府之国。这里是真真正正的江东粮仓,孙策的钱袋子。
什么时候把这里尽数开发出来,江东的富庶水平就远超淮南了。
不过张昭所言,还是让孙策和张纷纷侧目。
张说道:“人口五十余万,已经堪比大汉巅峰之时吴郡的人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