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隐录 第一百九十三章 时代大势_页2
更新:11-28 17:21 作者:天涯逢缘 分类:其他小说
他们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然而,对于太学培养出来的儒生来说,情况却并不乐观。
他们心怀天下,不甘于只做个小吏或家族中不起眼的张三、李四。
但国家并未提供足够的晋升机会和实现梦想的渠道。
因此,尽管儒家思想在表面上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实际上儒生的处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在这个时期,豪族开始逐渐向“士族”过渡。
士族是指那些用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豪族。
然而,大量士人仍然感到幻灭和无助。
他们发现,尽管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社会的利益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豪族的势力依然强大,而皇权则在逐渐削弱。
对于这帮读书人来说,他们往往只能成为这个时代的旁观者。
宣帝的预言最终成真了。
他的子孙们盲目扩编儒生队伍,导致严重的后果开始显现。
越来越多的儒家子弟意识到,尽管儒家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但他们的日子依然艰难。
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儒生们开始将矛头指向这个世道。
他们认为是这个社会存在问题,而不是儒家思想本身有问题。
为了寻找解决之道,儒生们开始回顾历史,寻找那个理想的时代。
他们沿着孔子“复周礼”的思路,发现了上古周朝这个理想时代。
在那个时代,没有压迫与痛苦,人人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些信息来源于那些流传下来的传世经典。
到了汉朝时期,官方经典已经确定为“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成为儒生们酝酿理想世界的思想源泉。
但在当时,文字的主要载体是脆弱的竹简。
这种材质在恶劣的保存环境下极易受损,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
因此,许多先秦时期的古籍在流传至汉代时,
要么是通过学者们口传心授、默背而来的,要么就是残缺不全的孤本。
圣人们的教诲固然伟大,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文字的失传,他们的原话如今已然难以完整重现。
这便为整个汉代儒家经典的解读与传承带来了无尽的遐想与篡改。
当时的“五经”,与当年的原著相比,早已大相径庭。
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内容在传抄过程中因缺乏准确的复制手段而逐渐失真。
那个时代并无复印机,每本经典在抄写时都可能出现错字或曲解。
一本书在经过百次之多的手抄后,其内容与原版产生差异极大。
同时,由于当时尚未出现雕版印刷技术,无法大量制作同一版本的书籍以供官方验证。
因此,原书与后世所见版本之间的差异在所难免,更何况这些经典还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