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就这样的旅行 第1章 社交恐惧症患者·飘来飘去
写这本书更多的是写给某位朋友。
他有略严重的自闭症,还有更严重的社交恐惧症,而我以前也是。所以写的更多的是自己当背包客的一些经历。
在写这篇正文开始之前,可能会穿插一些类似于小说的桥段,所以就当一篇略带小说色彩的游记看就好。
社交恐惧症患者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害怕与陌生人交流,极其不适应人多的场景。很荣幸的是,我也是其中一员。对,曾经其中的一员。
我这人儿从初中开始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一直到大学。我在初中、高中、曾经以为自己拥有很多所谓的朋友,但我总觉得少了些许什么。可能很多人在年幼的时候很羡慕成群结队这个词汇,或者自己也在这成群结队之中,觉得很自豪。在我那时的眼里,成群结队是一种很隐晦的羞辱人的方式。不是嘲笑,而是那时候的我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但我尽量表现的跟大家一样,但内心深处的恐惧感总是在某天夜里不自主的冒出来,深深的在心中扎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成参天大树。
终于有一天,心中的恐惧爆发了,它没有任何征兆的爆发了。我卸载了在网络上可以找到我的、任何的、一切的联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我断绝了与人的交流。因为现实中,由于恐惧,我变得沉默寡言,变的让以前的人不认识了我。所以我初中到高中,上学的六年期间,在某种意义上,基本没有跟任何人交流,但是我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总有那么一个群体在某个时间段内,中了某种意义上的中二病。总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地球需要英雄来拯救,社会需要去拯救。所以这种病逐渐的演变成社交恐惧,或者更深层的逃避社会。
在那个年纪的我,没有任何的情感可讲,我有的更多的是在跟内心的自己交流,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二人格。第二个我非常活跃,拥有十分让人信服的自我。他总是有很多很多想法,却在我这个恐惧的自我面前不断的挫败。到最后,连这个我虚拟出的第二自我也经受不住恐惧的影响,逐渐的消失,逐渐的沉寂在回忆中。
每个人的回忆都是丰富多彩的,是一部电影,至少也会成为一部电视剧。而在我这边,它只是灰色的,其中总有一个人行走在人际交往的边缘上,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儿、一个人写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人在心里喜欢着另外一个人儿。所以,在每年的暑假期间,我都会一个人到外面走走,一个人慢慢思索着到底怎么活,应该怎么活。
在我第一次当背包客,第一次一个人走在陌生的城市里,漫步在静悄悄的田野里的时候,是在初中,而我到的城市,它的名字很大气,叫南京。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也许南京在很多没去过的人眼里,是带有浓厚的历史气味的。而在我眼里,它代表着一缕清风、一段回忆,一首诗。
在我下定决心要去南京的时候,我还是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围绕在身边。我认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一个人孤独的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但我到最后还是去了。也许,少年时的情思,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可以让一个人变的残忍,也可以让一个人变的无敌。少年时的懵懂情怀,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但我的是最严重的。
一个女孩,长相一般。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我喜欢上了那个女孩。那个女孩给人的感觉,就是那么单纯,那么懵懂无知,那么让人怜惜。所以我在下定决心,当然也有那时候朋友的鼓动下,我追了她,也成了。现在想想,挺搞笑的一件事儿。但是少年,不懂愁的滋味,也不知情的苦楚,每一天就那么单纯的过去了。当她说要随父母去南京上学,要离开的时候。少年流泪了,他哭的稀里哗啦。然后在暑假来临的时候,他背上背包,拿着手机,拿着钱,走上了旅途。
那段旅途,终究成了我那六年沉默寡言的开始。
前去的时候,很简单。一个背包,一块手机、一些现金,就那么简单的走上了旅途。
当我跟她通电话时,跟她说我已经到了南京,已经到了她所在的城市。她言语中的惊喜,和一丝丝震惊,令少年时的我那么开心。我不能准确的用文字描绘出那种心情,也不能很深入骨髓的描写出我到南京,那里给我的震撼。可能城市就是那样的庞大,但南京却给我一种别样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