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藩王天下 第八十四章 长社城外
更新:08-10 09:32 作者:君生未生 分类:军事小说
高仕官,好文法,喜争讼,多朋党。
提及颍川,就不得不提及这自西汉就开始盛行的风气,至东汉之时,此风逐渐转变成为了“颍川多智谋之士”,究其原因,亦与汉代时私学开设有关。
两汉之时,不禁私学,许多名士大儒都会设馆授徒。如郭躬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钟皓世善刑律,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
又有南阳人延笃,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张兴以《梁丘易》教授,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荀淑,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
逐渐之下,许多其他地方的名士,也多有客居在此教授弟子,如沛郡人桓典,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南阳人宋均等,及至党锢之祸前后,随着许多颍川名士回归故里,颍川之地便成为了士人游学的首选之地,如李膺教授常千人,陈寔隐居荆山设馆授徒。
此风之下,许多士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颍川游学。如汉中人祝龟十五岁时,就从汉中远学汝、颍及太学。梓潼人杨充,受古学于颍川白仲职等。
颍川士人,可以说是占尽了地利人和的优势,如此得天独厚的受教条件,使得颍川之地更是人才辈出。
按理说,这等声名之下,黄巾虽起的突然,颍川之地也不当被如何波及才是,可是偏偏就是在这一片几乎被士人称作是王道乐土的地方,却成了黄巾势力中声势最盛的三股势力之一的酝酿之地,不得不说是一种嘲讽。
其实想想也能理解,黄巾事起,究其缘故就是汉室腐朽,宦官与外戚交替弄权,土地兼并日益严重,以致天下民不聊生,只是这之中,除了朝堂之上的龌龊之外,世家大族在其中占据的成分更是格外的重,而作为士人云集的颍川,孕育起一支黄巾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虽然自古就有文武不分家之说,不过文人武将却是一对冤家,相互之间甚少有看的惯的,颍川之地学士成风,其带来的结果就是于武一面势弱不堪,以致黄巾起时只能依靠城中世家豢养的家仆勉力支撑。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汝南几乎被席卷不说,颍川之地除了少数几处地方外,也几乎全部陷落,要不是左、右中郎将皇甫嵩与朱儁赶来的快,只怕整个颍川也全丢了。
只是历史的惯性太大了,即便是黄巾之乱提前了半年发生准备更是不足,在黄巾事起第二个月中,朝廷大军在首战之中,朱儁军很快就被波才击败,皇甫嵩无法只得撤退,与朱儁合兵一处退守长社,随即被波才率大军围住。
与此同时,邵陵太守赵谦被汝南黄巾所败,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被广阳黄巾军击杀,黄巾并未因为汉室的一番调兵遣将而有败退的迹象,其势反而在接连战败官军之后越发浩大了,刘凯赶到的时候,正被波才挡在长社城外。
其实,要是按照刘凯当初的计划,此时的他应该是跟着朝廷大军一起行动的,只是转道去了谯县,如今这种结果他早已料到了,而且与得了许褚相比,被黄巾挡住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
进入到十月,天气已经变得有些凉了,夜间更是湿气浓重,不过即使是这样,气候却越发的干燥了。
“主人,长社这里的黄巾实在太多了,除非城中派人接应,不然想要实在太难了。”安静的等候了良久,被派遣出去的探马逐渐返回,只是他们带回的消息却让一干人发了愁。
历史上,波才兵围长社之后,皇甫嵩也是只能闭门避战,一直熬了一个多月之后,才在“天时”的帮助下一把大火烧了黄巾的营盘,解了长社之围。
如今在气候上已是可用,天干物燥的,放一把火很容易就能烧起来,只是眼下黄巾才刚围城,正是警惕的时候,根本不像历史上皇甫嵩用火攻之计时因为拖沓的久了,戒备心不强,才被汉军钻了空子。
能战败朱儁,压着皇甫嵩、朱儁两人躲在城中不敢出来,足可见波才之才了,要知道黄巾是什么?说的好听是义军,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拿着农具的农民,可就是带着这么一群人,波才在与汉军的对战中连战得胜。
而汉军呢,无论是皇甫嵩还是朱儁,两人皆是汉末时大汉的支柱,与此时正在北面与张角鏖战的卢植三人,可以说都是能征善战之将了,而且两人所统帅的可是四万精兵勇士,波才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