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四百六十九章 活在鲁迅的影子里

更新:07-29 13:27 作者:玩蛇怪 分类:玄幻小说

    苏洵坐的火车是早班车,早上辰时末刻出发,也就是早上9点钟。

    他这次很幸运地没有遇到晚点。

    8个小时的车程除了刚开始的新鲜以外,就只剩下无聊。

    苏轼全程都在盯着车外,看着沿途的风景。

    除了到午餐时间,大家去了餐车,遇到了很多人,互相攀谈聊天之外。

    有不少人会主动找到苏洵说话。

    火车在这个时候都是有钱的大商人以及权贵专列,这是扩展人脉的好机会。

    苏洵一家五口是一排,之前自然没有什么机会和别人交流。

    现在到了餐车,一些商人看苏洵的样子就猜到他是一名官员,自然就尝试着过来套套近乎。

    得知苏洵以前是从五品知州,现在正要进京听候选调,那些人就更加热情。

    苏轼兄弟趁着这个机会自然与他们聊起了数理化,聊起了汴梁高中,也知道了如今大宋对理科愈发看重,甚至纳入科举。

    这也更加激起苏轼兄弟对数理化的好奇之心。

    时间很快就这样过去。

    到下午申时末,酉时初,火车总算是抵达了汴梁。

    “这就是汴梁开封城吗?”

    下了火车,背着包袱,提着行李箱的苏家兄弟就震撼了。

    傍晚时分,夕阳还未下山,在残阳的照耀下,汴梁城外那一栋栋高楼大厦,像是钢铁丛林般遮天蔽日。

    相比于襄阳城零星几座楼房,汴梁此时已经是楼房林立,密密麻麻,延伸到了南城郊外。

    火车站外各种自行车、黄包车的数量更是襄阳的不知道多少倍,而且甚至还有路灯,由电线杆铺设,照亮了每一条街道。


    此时正是放学、下工的时刻,如今汴梁已经不止一个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大大小小的有十多所。

    主要以小学为主,然后就是五所初中,而高中则又新成立了一所,以前的汴梁高中改名为开封第一中学,新成立的则是二中,恰好在南城外。

    他们看到很多跟自己同龄的人穿着蓝白色的校服,上面印着开封二中的字样,一個个笑逐颜开,骄傲自信地从火车站附近走过。

    这些学生也值得骄傲。

    汴梁高中是在景佑四年就已经开设,十六年过去,早已经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其中就有不少人参加科举,或者考入汴梁大学。

    而作为新成立的二中,不管是教学质量还是生源质量都没有因多一所学校而下降,依旧非常严苛。

    学校不管出身,只管成绩和能力,在整个汴梁只有两所高中的情况下,他们能够考进去,本身就代表了天之骄子,是万中无一的天才。

    即便以后考不上科举或者大学,毕业后就已经算是知识份子,去其它地方的小学初中当个老师,或者去工厂当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亦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就如同后世建国初期,有个初中高中学历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高级人才一样,在基础教育还没有普及的大宋,高中学历同样已经非常可观。

    除了科举以外,那些贤良方正和吏考之类的特科,同样的分数,有初中或者高中以上的学历,往往就是择优录取的对象。

    至于大学学历,不仅仅能在这些考试当中加分,在科举当中也很有含金量,相当受重视。

    所以这些学生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苏轼看着那些同龄人不由得露出羡慕的神色,他的老家眉州跟汴梁比起来,与乡下没什么区别。

    那里没有自行车,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电线,连报纸都没有。

    即便是坐火车沿途一路,除了少数像成都、襄阳、江浙这些商贸发达的城市有改变以外,他看到的也是与曾经的大宋没什么区别的县城、乡村。

    但苏轼知道,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因为他在火车上开拓了视野,到了汴梁之后,更是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科技改变生活,读书改变命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苏轼想起了在火车上看到过的一份报纸。

    那是前几天的大宋日报,火车上每天都会准备,上面赵骏为发展基础教育而写的文章还历历



第四百六十九章 活在鲁迅的影子里  
相关:  英雄联盟之下一秒神话  明亮星河  地窖里的朱元璋  三国之银狐  三国之谋伐    神级插班生  重启全盛时代  百炼飞升录  猎户出山  
下面更火
搜"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360搜"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