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的人生 第三十八章 出大事了
四堂叔来向灵凤家借大蒸屉。
农村人不会准备太多的家什,要用的时候,可以互相借一借。错开时间,每家都愿意借的。
夏母问:“你三个哥哥都回来了吧?”
四堂叔回答:“二哥三哥都回来了!大哥不知道为什么,老不回来!”说着,拿起就走了:“我用好了就还过来。你家明天用吧?”
夏母说:“是啊!你拿去用吧!”
每年过年的时候,村里几家在外工作的儿子媳妇就要回家来。
幺爷一共有两个姑娘四个儿子,前面两个姑娘都嫁在邻公社。
大儿子夏金社在省城武汉工作,大儿媳在易林县城教书;二儿子夏金会在县城工作,二儿媳在家务农;三儿子夏金主在县板鸭厂工作,三媳妇当民办教师;四儿子夏金义在家务农。合起来就是“社会主义”。
农村人就是有门路把儿子弄出去,也不会全部放出去,还要留一个,照顾两老生活起居,养老送终的。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最小的儿子身上了,四儿子今年二十一岁,现在还没有成家。
那时,只要在省城工作的人回来,这半边营子里的和这家相熟的大人孩子都喜欢到家坐坐。
大人是想看看一年到头没见过的人,叙叙旧,听听外面的新鲜事。
小孩子就是看热闹,最重要一点,就是每次去,都会有糖果饼干发的。
每年发的都是他们没有见过的。这里糖果品种很少,他们吃的就是那面疙瘩糖。
人家省城回来的大堂叔每次回来发的是那光溜溜的圆溜溜的花花绿绿的纸包的糖果。虽然只一人一颗,很多孩子得到了,也不忍心吃的。
那糖纸都好漂亮啊!
听说,还是上海货呢!
那个时代,有钱也难买上海货啊!
幺爷的大儿子每次回来时,灵凤的母亲是会过去的。
大堂叔知道,自己弟兄几个不在家,很多事就靠这最近的本家帮衬。
母亲说话最是泼辣,心地最是善良,只要别人不惹她,她从来不挑起争斗;而一旦别人有滴水恩于自己,那真是要涌泉相报的。
大堂叔每次回来,必定要带一些当地没有的稀罕物,送给灵凤家。
感谢他们一家的照顾。
到了腊月二十七了,幺爷的大儿子,灵凤的大堂叔还没有回来。
二儿子和三儿子早已经回来了。
幺爷问二儿子,你哥咋还不回来,已经到县城了吧?
二儿子支支吾吾也不说为什么,直说,快回来了!
平时,大堂叔是腊月二十五就到家了。
今天晚上,灵凤家里要准备炒货。
炒爆米花,炒蚕豆,炒豌豆,炒葵花籽,炒南瓜籽,炒冬瓜籽。
葵花籽南瓜籽和冬瓜籽都是不多的。
这些都是地里种的。吃南瓜冬瓜的时候,事先把籽掏出来,放在柳钵(一种用柳条编制的播筛粮食的器具)里,晒干,装起来。
农村人把所有的东西,都积攒起来,放在过年的时候吃。
平时吃不到东西,孩子们觉得理所当然,可是过年的时候,吃不到东西,孩子是要哭闹的。大人自己脸面上也不好看。好像会被人瞧不起,自己忙了一年到头,孩子一点爆米花南瓜籽都吃不上,别人会嘲笑自己没有本事的。
农村里风俗“炒七不炒八,炒八吵翻家。”意思是,腊月二十七,开炒年货,保第二年家里不吵架,家庭顺遂;如果,二十八炒的话,那么一年就会有吵不完的架。
灵凤小时候,母亲老是和父亲吵架,那是父亲还没有现在这么木讷,哪怕吵不赢,也会争几句的。
这带来的后果是,父亲还了一句嘴,母亲噼里啪啦说了二十句三十句,直到他抱头鼠窜了才罢。
所以灵凤的耳边就经常充斥着吵骂声。灵凤那是心里就在想,我以后找个丈夫,一定不要和他吵架,也不会像母亲欺负父亲一样欺负他。
二十七年年炒年货,也没见母亲父亲停止过吵架!
小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七,灵凤是个用心的人,她就观察母亲是不是要炒年货。
有时候看到二十七家里还没有用要炒年货的意思,就提醒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