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系导演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你对爸爸说的每句话,爸爸都会听到
更新:11-25 13:23 作者:天下小黑 分类:都市小说
电影这种东西,有时候其实挺奇怪的。
《默默无闻》这样的电影,背景环境等等,可以说都是地道的欧美风格,可是反而在国内点映之后,叫好声却更多。
不可否认有李易的电影这个标签滤镜在。
但是的确在亲情类的电影方面,国人更容易产生那种情感上的共鸣。
实事求是地说,在欧美国家,其实像电影《默默无闻》里面的约翰这样的父亲,真的反而并不是那么的普遍。
因为很多人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这在欧美自由之风盛行的国度,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但是相反的是在国内,这样的父亲,才真的是比比皆是。
所以,李易也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默默无闻》在记忆里面,也是在欧美地区上映之后,默默无闻,反而在国内有不少人提及。
原因大概就在于此。
这一点从国内的影迷的评论就可以看的出来。
“让我想起了我爸爸,记得那年我要高考,可是回去总不见爸爸,心里是很难受的,妈妈跟我说爸爸工作忙的时候,我还埋怨,他什么时候不忙啊,可是高考结束我才知道,原来爸爸已经病的起不了床,只是因为担心影响到我,所以瞒着,看到躺在病床上,见到我,第一时间就跟我道歉的爸爸,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是啊,和母爱不同的是,父亲总是默默无闻的,我爸爸话很少,以前学习上的事情,他也很少过问,总是沉默着。后来听妈妈说起,我才知道,原来爸爸不是不关心,只是他不善于表达,听妈妈说,有一次我作文竞赛拿奖,我爸爸拿着我的奖状,看了一整天。”
“想爸爸了......”
“虽然是外语片,但是却一点都没有隔阂感,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和令人难过,父亲一直都很平静,他其实并不在意自己的死亡,或者说,比起死亡,他更担心的是自己死后,儿子怎么办?”
李易的御用影评人,杜向海这一次自然也不会错过李易的新片。
“说实话,《默默无闻》和《怦然心动》总觉得都有一种特别的熟悉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
两部电影虽然是题材截然不同的,但是总让我有一种内核都是东方式的!
《默默无闻》里面的父亲,虽然是根据英伦的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是我特意去了解过欧美地区的相关的资料,在西方国家,离婚对于他们很多人来说,是非常寻常的事情。
而还有一个数据表明,在西方国家,有非常大的比例的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在父亲的那一栏上是空白的,而如果是黑人的话,那么可以说这个比例更大!很多孩子甚至一出生就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为什么提到这个呢?因为我想说的是《默默无闻》里面的约翰这样的父亲,并不普遍,不是说,身患绝症的事情,而是说,这样的父亲,这样深爱着儿子的父亲的人在西方国家,并不普遍。
但是如果,把约翰代入到我们国人的身份里面,那么你会发现,一切似乎都变得理所当然。
我相信不会有人觉得突兀,这样的父亲,在国内,可以说真正的是极其普遍的存在。
回到电影本身,影片《默默无闻》讲述了一个单身父亲绝症临终前托付3岁儿子的故事。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这位父亲从愤怒面对到坦然接受死亡的过程,我们看到了这对父子从吵架扔东西到和好如初的过程,我们更看到了这位父亲奔走于各色家庭、努力为儿子找一个温暖的家而付出的艰辛。
或许在这方面,让电影对于国人的影迷来说,才有了一些不同。
因为领养,于国内而言,同样的是少见的,这一点的确不同于西方国家。
我们这里的父亲,母亲,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那么第一时间的选择,绝对不会是像约翰那样的,我们大多数人更多的会选择把孩子交给最信任的朋友,或者亲朋。
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