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 1.100 三马同槽
更新:09-13 10:36 作者:熏香如风 分类:玄幻小说
“‘衣带诏’当与我主无关。”贾诩为众人解忧:“所出,无非有三。若诏出何太后,必为除董氏,以报大将军之仇。若诏出窦太皇,必为除何董二戚,以正朝纲。若出董太皇,必为除何氏外戚,一门独大。少帝尚未元服,当无此念。主公可安心。”
言下之意,多半是二戚相争。
“朝政日非,朝不夕保。宜当谨慎行事,不可作壁上观。”刘备叮嘱道。
“臣等,遵命。”主公之意,贾诩等人,皆足智,焉能不知。所谓“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又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或有人,窃以为:若“坐山观虎斗”,对蓟王而言,利大于弊;然于朝而言,却弊大于利。
然蓟王君臣,却将蓟国与大汉视为一体。家国同构,便是此意。列候称“家”。时下,“家国同构”与“家国天下”大同小异。所言,即是“郡国并行,列候次减”的大汉封建体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得不说。参考两汉对诸侯王的打压。蓟王能不计前嫌,高瞻远瞩,堪称一代明主。
贾诩、荀攸,代主掌尚书台。尚书令曹节,非大事不亲临。刘备却命二人,凡涉二千石官,皆需通禀曹节。以示尊重。蓟王行事,有礼有节。单此事,便可见一般。
太皇并少帝,迁居瑶光殿。南北二宫,亦在加紧修缮。禁卫、宫人,多已齐备。掖庭令毕岚,并钩盾令宋典来报,正腊前后,便可迁回。
蓟王临朝,洛阳大兴。
天下权贵,趋之若鹜。本已刀山火海,如坐针毡,坐等罢官的洛阳令司马芳,得蓟王信任,不降反升,拜为河南尹。蓟王又举前冀州牧桓典,为新任司隶校尉。
洛阳令,出人意表,被蓟王授予司马芳胞弟,议郎司马防。
司马防,性格耿直,为人公正。即使赴同僚宴,亦不苟言笑,保持威仪。酷爱《汉书》名臣列传,讽咏数十万言。时在州郡为官,年初调入京畿为议郎。后生八子,并称“司马八达”。
司马兄弟,乃前颍川太守司马儁之子。司马儁,字元异。博学好古,倜傥大度。身高八尺三寸,腰大十围,仪态魁岸,甚有威仪。黄巾乱时,赋闲在家。乡党宗族皆来依附,得以保全。
年初,被蓟王举为大鸿胪。位列九卿。数次大典,皆得圆满。因有威仪,接人待物,自有泱泱大国风范。深得朝堂称赞。
父子三人,一年之中,先后入朝。皆得重用。
遂成典故“三马同槽(朝)”。为时人津津乐道。
司马一门,皆因蓟王,身居高位。焉能不感激涕零。
于是遣长孙司马朗等,门中子弟,北上蓟国,拜入蓟学坛。大有学成,出仕蓟国之意。
蓟王号麒麟,善辨宝识人。司马儁父子,德才兼备,正当大用。
父子登船宫拜谢,蓟王殷勤款待不提。
话说。凡三公四府徵辟良才。多先拜为府吏。后待时机完备,再举为朝臣。如此一来,此人便打上“某府”烙印。便是先前“恩(府)主”之党羽。
然蓟王却直接徵辟为朝臣。足见磊落公心。如此选贤任能,朝堂内外,无可非议。
话说,前东平宪王刘苍,拜骠骑将军,入朝辅政。“置长史掾,史员四十八,位在三公之上”,后纷纷举为朝臣,其中不乏位列三公者。五年后,刘苍就国,先前府吏皆弃官同返。后被刘苍好言相劝,悉数遣归。
此事,足见一斑。
如先例,若蓟王所举之人,先入幕府,再拜朝臣。待蓟王归国,必也弃官追随。然若无“门下”之经历,则无需如此。
换言之,即便蓟王就国,司马儁父子亦可安心留任。除非蓟王早薨,为恩主奔丧守孝。司马儁父子宜当弃官。否则,皆无需如此。
蓟王如此磊落,司马儁父子,久历官场,焉能不感同身受。
趁蓟王设宴款待,司马儁父子,离席下拜,欲入蓟王门下。蓟王自当欣然应允。收为幕僚。
“幕僚”又称“幕职”。有“长史”、“参军”、“主簿”、“记室”等,不一而足。司马儁父子,并未授予实职。类似“门客”,亦领食四百石薪俸。
能入辅汉大将军幕府,何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