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第四十二章、护西域校尉
对于中国来说,西域是真正的“自古以来”——自从张骞“凿空”之旅,汉武经营西域以来,两千年间,这片广袤的土地及其上居民,大多数时间都受中国王朝的管辖。
这种管辖并非简单的羁縻而已,汉代即设西域都护、西域长史、戊己校尉等,唐代设安西都护、北庭都护等,都有命官、驻军,以监护南北两道。即便中原大乱之际,西域亦往往仍旧受到中原王朝所遣官员、兵士的守卫,以防来自于北方或西北方的游牧行国趁虚而入。
论起来,中原王朝而未能掌控西域的,大概也就宋、明两代而已吧——但若将契丹辽也当作是中国的一部分,则可以说西域在十世纪前后,仍属中国所有。
汉代历经百战,从匈奴手中夺取了西域,随后曹魏代汉,司马晋篡魏,一直都有设置西域长史府和戊己校尉府。在原本历史上,西晋覆灭后,由张氏前凉接过了护守西域的重任;367年,前凉为前秦所灭,西域东部入秦,而西部脱离中国也不过短短十五年,苻坚即遣大将吕光率军收取;逮前秦崩溃后,吕光即据凉州、西域,开创了后凉国。
后凉国祚不永,为后秦所灭,其地三分——其中李暠建立的西凉,只占凉州一角,泰半国土都在西域。其后的北魏亦曾一度控制西域,后期因北受柔然之逼,西为吐谷浑所扰,疆界渐次东缩,直至突厥的崛起。待得唐灭突厥,西域才再度回归中华大家庭的怀抱。
也就是说,从晋到唐这三百多年的中国大动荡、大混乱、大变革时期,绝大多数岁月,西域也都是不外于中国的,起码归属于中原王朝的藩属。
且说裴该在酒席宴间,似有意似无意地,向张寔询问起西域的状况来,张寔不由得心生警惕。
凉州偏远贫穷,即便近年来有不少秦陇晋人移住,却仍旧地广人稀,张氏倘若仅靠着土地产出,是很难供应得起上万兵马甚至是“凉州大马”那种精锐骑兵的,而必须要运用到丝绸之路的商贸利益。事实上张轨还在的时候,就曾遣使西行,假称朝廷诏命,要求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暂归自己统辖,并且还设置了伊吾(在后世哈密市偏西的位置)都尉,以控扼商道东段。
所以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张氏虽然还没有彻底吞并西域——在原本历史上,十年之后,他们甚至于在高昌(吐鲁番)地区设置郡县——却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实掌焉耆以东地区。
张寔不禁担心,裴公突然间问起西域之事,是不是打算把商路之利收归朝廷所有啊?
但他身为凉州刺史,距离西域最近,倘若矢口否认,说我对西域之事完全不了解啊,势必无以取信于人,恐更罹“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讥。因而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答说:
“其情其势,张某倒也略知一二。自前汉初开西域,有‘三十六国’之称,其后迭有增减,于今葱岭以东,南北两道并有六大国……”
西域南道六国,由东向西分别是鄯善、且末、精绝、扜弥、于阗和莎车;北道六国,由东向西则分别是高昌、车师、焉耆、龟兹、乌孙和疏勒;其它小国和游牧部族,还有数十家,则不必备数了。
其中南道最大国为鄯善,其地在阿姆达大水(车尔臣河)和牢兰海(罗布泊)之间——西域长史府驻地海头,即在其国北部。根据《汉书》记载,当时鄯善全国只有一万一千四百人,但据张寔所说,如今户籍不下十万,繁殖和扩张的速度都很快。善鄯王笃信佛教,其国中大小寺院,鳞次栉比,据说仅僧侣就达四千名之多。
北道最大国为乌孙,在天山以北,其广数千里,汉代就曾多次以公主(细君、解忧、相夫等)下嫁其王,因而风俗、文化、官制等都受中国影响很深……
张寔一开始并不打算多说,但见裴该端着酒盏,身体略略前倾,听得非常认真,他难免就起了炫耀之心,将西域各国的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特产、人口,乃至兵马数量,逐一向裴该做了介绍。就总体而言,西域各国比之汉代,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拜丝路之赐,二是有中原政权护持,使得外敌不侵,内乱不大——但所谓大国也不过数千胜兵而已,小国连人口数都未必过万。
裴该插嘴道:“如此说来,但遣一军万人西向,则平定西域,不为难了?”
张寔笑着摇头道:“西域之险,不在人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