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第248章 毕沅:从状元到地方大员的辉煌人生

更新:11-30 13:22 作者:枫之羽 分类:军事小说

    一、求学时期

    雍正八年八月十八日(1730年9月29日),毕沅出生于江苏省镇洋县(今江苏太仓)。毕氏家族原籍安徽休宁,后因避乱迁徙至苏州昆山,再迁至太仓州。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毕家所在的区域最终被设立为镇洋县,毕家因此落户于此。

    毕沅的童年并不顺利。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张藻身上。张藻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决心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张藻精通《毛诗》《离骚》等古典文学作品,并亲自教授毕沅。毕沅天资聪颖,对这些经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能够过目不忘,很快就能熟练背诵下来。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毕沅不仅掌握了大量的文学知识,还逐渐培养起了对声韵学的兴趣。十岁时,他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声韵规则,这对于当时的儿童来说是非常罕见的。到了十二岁,毕沅开始学习科举考试所需的制义文章写作,这标志着他正式踏上了科举之路。十五岁时,他已经能够独立创作诗歌,显示出非凡的文学才华。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识,毕沅在稍长一些后前往苏州灵岩山求学。在那里,他有幸成为了当时着名学者沈德潜和惠栋的学生。沈德潜和惠栋都是乾嘉时期着名的汉学家,他们的治学方法严谨而系统。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毕沅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系统的学术研究。沈德潜擅长经学,惠栋则精于训诂学,两位老师的不同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毕沅的知识体系。

    二、一举夺魁


    乾隆十八年(1753年),毕沅在顺天府乡试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举人。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他在科举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他后续的仕途奠定了基础。成为举人意味着毕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证明了他的学问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在成为举人之后,毕沅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任命为内阁中书,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主要职责包括撰拟和结写诏令。在这个岗位上,毕沅展示了他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不久之后,他更是进入了清朝的核心决策机构——军机处,担任军机章京。军机章京被誉为“小军机”,负责撰写谕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重要工作。这一职位对于毕沅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国家最高层面的决策过程。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迎来了他科举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这一年三月,他参加了会试,凭借深厚的学识和优秀的表现,顺利通过了会试的考验。紧接着,在四月举行的殿试中,毕沅再次展示了他卓越的才华。殿试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最终考验,毕沅在殿试中的表现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五月,乾隆帝亲自宣布毕沅为一甲第一名,即状元及第。这一刻,毕沅多年来的努力和坚持得到了最辉煌的回报,他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社会瞩目的焦点。

    成为状元后,毕沅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之职。翰林院是清朝最为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文人学者。在这个职位上,毕沅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还能参与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这一阶段的经历,不仅提升了毕沅的个人威望,也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乾隆三十年(1765年),毕沅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高峰,他升任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这一职位意味着毕沅在学术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他开始承担更多的教学和研究任务。次年,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他又被提拔为左庶子

    三、治理陕甘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毕沅因其卓越的才能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认可,特旨补授甘肃巩秦阶道。这一任命表明乾隆帝认为毕沅具有处理复杂政务的能力,远超一般文臣所能达到的水平。在这一职位上,毕沅曾陪同总督明山出关勘察屯田情况,展现了他在农业管理方面的才能。不久后,他被调任为安肃道道员,继续在地方行政方面发挥作用。

    乾隆三十五



第248章 毕沅:从状元到地方大员的辉煌人生  
相关:    魔门败类  天道天骄  不灭武尊  神话版三国  校花的贴身高手  
下面更火
搜"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360搜"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