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 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
更新:09-15 18:19 作者:兰彻二世 分类:军事小说
唐朝为官,五品是个界限,五品以上算登堂入室,不仅有退休金拿,而且皇帝还会有奖赏。
至于五品以下的,基本上默认为低品,根本就不被看作官,与吏员并无不同,退休没钱拿,不能上朝,荫官等权力,更是没有,其差距之大,不亚于官吏之别。
所以唐宋之际,许多官吏就想往中央爬。
而,像奏疏,奏帖等,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吏才有特权,可以直达皇帝桌案,五品以下,则需要经过尚书省筛选,然后传达给皇帝。
这也是为何皇帝消息闭塞的缘故了,只要控制尚书省,地方消息就传不到皇帝耳中,朝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地方升官,也得巴结中央。
而例外的,只有谏官,如左右拾遗、补阙,是武则天时期设置的,左拾遗、左补阙隶属于门下省,右拾遗、右补阙隶属于中书省。
到了明清,收发奏折则独立到了通政司,但依旧有堵塞言路的情况,所以也就有了密折制度。
其说白了,密折制度,其实就是给那些低级官吏的特权,也是为皇帝增加一条消息通道。
这边想着,李嘉就没了翻云覆雨的心思,轻轻握着柔软,闭着眼睛开始思考。
肯定一点,密折直通皇帝桌案,肯定不能过多,不然都看不过来,平白浪费了。
第二,其人前途广大,亦或者官处要职,提供难得的消息。
这般一来,每日政事堂提交的奏疏,加上密折,自己肯定忙不过来,又得增添个机构进行帮忙。
哪怕是个秘书处也成。
“这就是权力集中后,必然的分割哪?还不如学习宋朝,新设参知政事,多弄几个副相分担政务呢!”
笑了笑,李嘉着实感觉,权力真是个有趣的东西,一直在集中和分化中不断地转变。
随着地方分权的进行,中央的权力实际上却在不断地集中,而宰相权势过重,又需要新设官职来进行分割,参知政事就是这样来的。
来回反复,不曾断绝。
……
却说,鄂州上下,因为这场平定民乱,上下得利,政事堂自然按照惯例,进行嘉奖,恩赏,皇帝的天使还未到,邸报就已经刊发了其各州县的赏赐。
唐代的奖赏,原因多种,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功赏、绩赏、德赏、庆赏、贡赏。
对于军队而言,最佳的赏赐就是钱粮,然后就是升官,最后也就是散阶,李嘉对二十九转重新删减为十六转,保留正阶,废除副阶,相当于军衔了,也就是待遇问题。
也怪不得他删减,如从六品上的振威校尉,其副阶,从六品下,就是振威副尉、归德司阶,重复了,不删干嘛。
鄂州巡检因功,散阶从六品振威校尉,升任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与鄂州的武昌镇军一个级别,也就是说,他可以直接去禁军担任营正了。
其他的赏钱土地不论,反正几千贯还是有的,其他各县巡检也散阶升了一级。
至于武昌县令高墨,则迁任长沙府,担任湘潭县令,由地方迁任京畿,已然算是高升了,但京畿官难当,天子脚下,可不容易。
鄂州刺史则运筹帷幄,而且还是南唐旧人,政事堂自然大加赞赏,就喜欢这种忠臣,于是直接从正五品的刺史,提拔为江西府从四品通判,成为仅次于正四品知府的存在。
事实上,政事堂一直认为,知府可以统筹,但绝对不能碾压,所以一府的判官、卫军、转运使司,只比其低半级,一律为从四品。
甚至政事堂唯恐不够,还准备给知府弄个副官进行分权,如县令的县丞,州刺史的,知府肯定也要备胎,副手,随时接替其职位。
目前在酝酿,明年肯定会出炉的。
“余去了长沙,那地方可不好办啊!”高墨得知这个结果后,颇为感叹,升官是升官了,但结果却不知如何。
“放心,你的盐矿,我会帮你看好的!”这次转运使司基本没啥功劳,武堂也不想要,就在武昌县待几年,就够了。
“天使一来,某就要走了,到时候京城再见!”高墨很满意这次行动,大丰收,升官发财两不误,真是太棒了,他对于这胖子,没啥恶感了,反而很看好。
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