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春色 第九十章 悲伤中的谋算
夜幕逐渐降临,燕军脱离战场。燕王考虑到兵马疲惫、伤亡严重,决定不再与平安纠缠,遂连夜拔营绕行至北方。直至半夜,大军才扎下了营地,烧水煮饭休整。
雪停了,白天的喧嚣已经消失,夜色中只剩下若有似无的伤兵呻|吟。
朱高煦走进中军,这时才有空与燕王说话。他先行军礼,抱拳道:“父王在东昌的消息传到北平,家里所有人都很担心。母妃最是忧心忡忡,一直唉声叹气,叫儿臣带兵前来协助父王,儿臣领命后马不停蹄,总算到了。”
燕王点点头,赞道:“高煦一战便击溃了吴杰部,为俺消除了一个大麻烦。”
朱高煦忙道:“官军步兵精锐都在盛庸和平安手里,吴杰麾下的兵不堪战。吴杰又没能事先准备好防备北面,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简直一触即溃!儿臣不过是讨了巧。”
燕王勉强地笑道:“兵不厌诈,吴杰自个不防备能怨谁?上回徐凯被抓了,还骂俺偷袭哩!”
旁边的武将们听罢都笑了起来,似乎是在嘲笑徐凯。
朱高煦道:“平安的人马便没那么好对付,儿臣先是见他右翼动荡,以为可以侧击打溃,不料依然没能助父王攻破大阵,生生让平安维持到了天黑。”
燕王道:“你说得对!官军先是尽丧精锐骑兵,现在步兵堪战者皆在二人手中;盛庸的步营更厉害,用步兵之术,也远远超过平安。但他们俩人手里的精兵不多,别的官军人马没那么勇悍善战。今后俺们只要不轻敌,依旧能够击败官军!”
刚不久前燕军才吃了大亏,这时燕王便又让诸将渐渐地重拾信心了。有些手段,朱高煦是很佩服父王的。
燕王回顾左右,目光炯炯,毫无沮丧丧气的表现,又鼓舞大伙儿道:“这阵子天气严寒,将士辛苦,俺们大军先回北平,待天儿稍暖,再南下击破官军!”
“王爷英明!”众将纷纷拜道。
说完话,各人回营稍稍歇息。只歇了三个时辰,次日天还没亮,燕军便拔营北归。
……正月里,元宵节还没到,过年的气息仍未远去。但张家却和别家不同,张家门上挂着白布,内外一片哀声,正在办白事。
灵堂上道士们吹弹敲击乐器,唱着词儿超度亡灵。拿着铜锸敲击的主唱念一会儿,便一边鞠躬一边告诉家眷:“拜!”
跪在蒲团上披麻戴孝的家眷们便跟着一起向灵位磕头。一群妇人哭得最凶,几欲昏厥。而跪在最前面的张辅却没出声,只是眼睛红红的,脸上有泪痕。
张辅伤心之余,突然感受到了另一种东西:责任。
父亲在时,在燕王府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无论外面还是家里的大事,都是父亲说了算,也是父亲在支撑着大梁。张辅只需要在光环庇护下,做好本分就行了。
但是现在,先父躺进了棺材,大堂上跪满了一大家子,多是妇孺。这一大家子人指靠谁?
张辅感到,自己站起来扛起整个家族兴亡的时候,突然就到来了!
他有些沉重,有些战战兢兢,但他在磕头之后,便跪在灵前挺起了胸膛。一种责无旁贷的心情涌上心头。
张辅的耳边听着道士咏唱、家眷的哭啼,一直没吭声。冗长的道场礼仪中,他想了很多……只借先父生前的功勋和积攒,偌大的家族是走不长的。他张辅必须要在先父打下的基础上,做更多的事。
道场做了一阵,道士们暂且休息。宾客便陆续进来了,对着张玉的棺材和灵位鞠躬执礼,又与张辅说一些话,宽慰其家眷。
朱能进来后,径直走到没盖上棺材板的棺材旁边,蹲在旁边看里面的张玉。众人纷纷侧目,见张辅没吭声,大伙儿也便没有上前干涉。张辅任凭朱能在里面嘀咕。
今天来的宾客非常多,张辅从这个场面,感受到张家的人脉还在的,一切并没有真的轰然坍塌。
“燕王到!”忽然有人喊道。
张辅顾不得许多,径直从蒲团上爬起来,迎到门外,一脸悲伤去迎接燕王。只见燕王和三个儿子都来了,他们穿着素净的袍服。
张辅哭出声来,正要跪拜。燕王一把托住,“张辅,节哀顺变。”
“爹未成之心愿,儿子定竭力而为……”张辅伤心地哭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