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967 兵役制度

更新:01-28 03:05 作者:心净 分类:军事小说

    轰走了一群闹事的,殿内就剩下慈禧和两位亲叔叔,奕跟着奕譞。一笔阁 m.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这才是保守派势力的核心,其他人都是架秧子起哄的。

    “没有外人了,叔叔就说说实话吧,到底西山大营的战斗力行不行?”

    奕脸色一苦“那我就实话实说了,从我筹建西山大营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指望着十年内能和肖乐天交手……”

    “不是我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肖乐天这支军队实在是很难对付,我咨询过英法俄等国的军官,他们话虽然说的比较绕,但是潜台词我都已经听明白了,这是一支让欧洲军队都头疼的强军……”

    “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战斗究竟是怎么打赢的?咱们大清到现在都没有研究清楚,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次战役双方一共投入的战兵不下一百万!而且都是集中在一个狭窄的区域,战役规模之大难以想象……”

    慈禧并非不知兵事的女人,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之乱这十多年的时间,足可以把她训练出来了。

    有人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古代大型战役也规模宏大,看史书上记载某某战役几十万上百万都跟玩一样,其实那里面都是有水分的。

    古代人打仗好吹牛,其实也有一定战略欺骗的因素在内,五六万军队就敢吹成十二万大军,十五六万就敢吹自己是五十万精锐。

    这里面都是把战兵、辅兵、民夫全算在了一起,然后再翻倍计算。按照古代后勤保障的效率,一万精锐战兵必须要有两到三万的辅兵进行配合,战兵主要进行最艰难的攻坚战,比如说一些特种作战,或者僵持状态下的突袭,甚至包括攻城时候的先锋队。

    而辅兵更多的是执行一些日常的作战任务,比如说填补战场空档,日常的巡逻等等。这些工作别看危险程度低,但是人少了还不行。

    最后就是人数更加庞大的民夫了,大军征讨必须有大量的民夫跟随,输送粮草和军事器械,那时候也没有工兵这一职业兵种,逢山开路遇水填桥,那都是民夫的工作。


    落后的后勤保证工作,让民夫的数量远远超过战兵的数量。不仅如此,很多军队还有拿民夫当炮灰的恶习,比如说攻城了,他们会驱赶千万的民夫第一波进攻,不求获胜只求这些人命可以多多消耗守军的弓矢和滚木礌石。

    这种战争模式直到现在还一直存在,太平军和湘军之间的十多年战争,死的最多的其实就是百姓和各种辅兵,真正的核心精锐其实死亡率并不高。

    熟悉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模式,再看看欧洲的战争就有点让人瞠目结舌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双方居然动员了100万以上的战兵?真的都是冲锋陷阵的战兵吗?难道就没有辅兵和民夫凑数的现象?

    满清非常不理解欧洲那种变态的兵役制度,尤其是普鲁士更是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性都要接受军事训练。

    而且他们也不懂火枪射击训练和陆军操典不论再严苛,都不如中国时代的武士训练严苛。通俗一点的说,操纵火枪射击的士兵是可以大批量化的,就如工厂的流水线一样。

    但是中古时代的武士,则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来磨练技艺,那纯粹是手工作坊出来的产品,想要效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古代训练一名弓弩手,没有七八年的严格训练是不可能练成的,可见这种部队组成的效率低下。

    但是欧洲的火枪兵却是绝对可以量化生产的,成年男性进行三个月队列训练让他们适应军队的气氛和纪律,随后再进行两三个月的武器、战术训练,这就已经可以拉上战场了,在战场上混个一两年,经历过几场血战,一名百战老兵也就出炉了。

    三年,最多三年的时间,西方国家就能出现一批成熟的士兵,这种效率也就是后期全民兵役制度的根源。

    有人说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结构甚至政治制度,那么军队的生产力是否也能决定军事制度的变革呢?答案是肯定的。

    现代社会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说的就是部队番号是铁打的,但是士兵绝对是流动的,长年处在一种换血的状态之中。

    这种军事制度,其建立的核心就是训练士兵的效率上,只有摆脱了中古时代那种落后的培训效率,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奇迹。

    



967 兵役制度  
相关:  盛清天运  草根战神传    网游之剑刃舞者  暗黑破坏神之毁灭  生生不灭  临高启明  雷武  
下面更火
搜"大清隐龙"
360搜"大清隐龙"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