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
更新:06-26 11:26 作者:我欲乘风归 分类:军事小说
杨怀玉的南路军以及杨仲贤的西路军保护中军的侧翼,这是保护军阵的最好方法,这两军都是步卒较多,骑兵偏少,作为稳固阵脚的所在再好不过。
西路军的钢锋骑兵已经被狄青要走了,南路军中的骑兵也是如此,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骑兵已经并非重要的存在,他们的主要任务便是稳定军阵。
步卒稳定军阵,骑兵的作用便很明显了,狄青用他们组成对付兴庆府合围之兵的利刃,一旦西夏打算内外合围夹击大宋,狄青手中的骑兵便会出击,击溃没藏讹庞的策应。
大宋的骑兵依然采用复合模式,并非单一的重骑兵,而是多种多样的骑兵混合作战,在战术思想上便并非固步自封,吸取历代骑兵作战的特点加以运用。
当然在这个骑兵统治战场的时代,步兵并非没有建树,这主要看如何去使用他们,赵祯把步兵打造成以兵团作战为主,冲锋利用他们的稳固,扎扎实实的与敌人对抗,兵阵不乱即使无敌。
随着狄青的一声令下,东路军也是完全有骑兵组成的大宋中军开始忙活了,相比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大宋的战阵都是最为奇怪的,两翼并非是移动最快的骑兵,而是以稳扎稳打著称的步兵,反倒是如快若奔雷的骑兵在军阵之中充当中军。
独特的战术显然连西夏人也想不到,来自大陷谷的伏兵一下子撞击在大宋的侧翼上,以骑兵对步兵本应当是最为相克的,骑兵拥有强大的冲击力对步卒造成致命的威胁,但如果攻城拔寨就显然力不从心。
虽然大宋军阵在平地上,但却依然如城寨般难以攻取,铁蒺藜,陷马坑,绊马索,拒马枪,棘轮弩,无不形成一道道看不见的城墙险要,西夏人在撞入大宋军阵的时候便是死伤惨重,铁蒺藜的威力得到体现,战马嘶鸣着倒地,更多的铁蒺藜刺入战马的身体,让它不堪再战。
深深的陷马坑自不用说,战马突然堕入其中往往是人仰马翻,尖锐的木刺在强大的惯性下洞穿西夏人的身体,惨号声不绝于耳,一时间这陷马坑中恍若人间地狱。
四道防线之后还有身着重甲手持陌刀的大宋陌刀阵,以及连连不绝的箭雨,所谓的骑兵克制步兵的说法也是要分情况的,比如有着完全准备的大宋步卒,在对抗骑兵的时候反而占据了优势,并且军中还有一支少见的钩镰枪队,他们是大宋步卒中专门对付骑兵的士卒。
钩鎌枪是在枪头锋刃上有一个倒钩的长枪。枪长七尺二寸,其中枪头为八寸。枪头上尖锐,其下部有侧向突出之倒钩,钩尖内曲。
枪杆长六尺,粗圆径为四寸,以木制成,杆尾有铁鐏,长四寸。钩鎌枪的枪头和普通长枪一样,起到刺杀作用,侧面的倒钩则既可以用来砍杀敌人,也可以在地上横割马腿,从而迫使敌军落马,创造战机。
西夏人在大宋的侧翼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是被宋军杀伤无数,大宋的步卒可不似骑兵,这是他们难得获取战功的机会,想要出人头地,全靠战功垫底,即便是军中的指挥,虞侯,小校都要靠军功转价的机会。
兴庆府中的守城之军也出来了,显然没藏讹庞是希望内外夹击大宋,但这正也是在狄青的意料之中,军旗挥舞,已经着甲的骑兵翻身上马,或是在队友的帮助下上马,毕竟重甲骑兵身上的铠甲便有几十斤重。
大宋的骑兵分为数种,人马具甲的板甲骑兵,只着胸甲与头盔的胸甲骑兵,以及只穿着简单铁甲的弓弩骑兵,当然即便是统一兵种的骑兵也是多种多样,板甲骑兵有的手持长长的骑枪,有的直接用上了马槊,或是最擅长劈砍的马刀。
而这里面最特别的便是弩箭骑兵,大宋把威力惊人但却不适合在马背上使用的弩箭也搬到了战马上,弩箭骑兵的作用便是如此,他们身着薄一点的铁甲,最利于灵活转动,弩箭也是经过改造的棘轮弩,一只手便可完成上弦搭箭整个动作。
马背上的远程打击力量最是灵活机动,游走的弩箭骑兵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射杀敌人并让敌人狼狈躲避,起到破坏阵型的作用。
大宋骑兵以八千手持骑枪的板甲重骑钢锋为前导,紧随其后的是手持马槊的背嵬军,和手持长枪踏白军,这两支军队战法不同,但却配合默契,背嵬军号称马上的步卒,不是他们的骑术不佳,而是他们令行禁止,整齐划一。
相对于背嵬军来说的踏白军则是骑术高超,马上功夫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