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重器 第三百一十一章 铁路包干
“嘿,你们当时没看到商业局那帮人的嘴脸啊!”
“怎么说?”
“你想好几百人把百货大楼围了个水泄不通,最后还被市长勒令干脆对外承包。这事儿刚出的第二天,就有人上门去要求承包百货大楼了。这可是百货大楼!商业局张嘴要了五十万的年承包费用,据说对方连个磕巴都没打,当场就交钱签协议了。”
“哦,我说呢,怪不得今天百货大楼就没开门。承包这人是什么来头,好家伙五十万啊!”
“这个,光听说是新科公司的工人,听说还是一线的操作工人和维修工。”
“那哪来这么多钱!”
“借的呗,建设银行给贷款了。”
“嚯,那这人可真是够有本事的,这么多钱都敢借。”
“可不是?”
“不过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承包人当场宣布,百货大楼原有职工全部退回商业局。有愿意留在百货大楼继续工作的,必须重新考核竞聘上岗!嘿,这帮售货员大爷,也有今天!”
“这可太解气了!往日里买东西,可没少受他们的闲气,总算有人治他们了!”
“是啊,你想这人可是花了五十万承包的百货大楼,生意不好亏的是谁的钱?对吧?以后咱们去百货大楼,再有态度不好的,不用二话,直接投诉他们!”
“对!可得给他们点厉害的看看!”
类似这样的对话几乎是在不经意间,就悄然的传遍了绣城。全绣城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百货大楼的门前,等待着它重新开张,看看那些曾经颐指气使的售货员,是不是还敢像过去那么张扬。
要说真是自作自受,若不是供销系统几十年如一日的被人诟病服务态度,也断然不会落入到这样的境地。
毕竟这是绣城第一个承包案例,正常来说,承包人将整个单位的职工都打包退回,至少是要重新竞聘上岗。非得踩到工人心里那根高压线不可。但既然倒霉的是往日看不惯的售货员,绝大多数人不仅没有感同身受,甚至还觉得有些解气。
只是让绣城市民们有些吃惊的是,百货大楼这一关门。愣是就关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当然,一方面是重新召集人手、组织团队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则是百货大楼对外宣布,正在进行重新装修。
巨大的脚手架搭起来,施工方几乎是“奢侈”的用一块红布将整个百货大楼都包裹了起来。红布外面正对中央大街的一面上。就是几个大字:百货大楼重新开业倒计时,28天、27、26、25……
在这条绣城最繁华的大街上,几乎是全绣城人都看到过这个倒计时。只看一车车的材料拉近去,百货大楼里面传来日夜不停的施工声音。可要问这正在重新装修的百货大楼,最后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好奇的种子在人群中种下,百货大楼重新装修几乎成了十二月绣城人最关心的话题。
然而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百货大楼被承包改建,意义绝非只是这么简单。
胡文海的棋局上,这其实是补上了最关键的一块拼图。
如果说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关键的一点不同。那肯定就是,八十年代的经济计划性仍然是非常强大的一面。
九十年代,制约人们购买欲望的只是金钱。八十年代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计划指标。
老百姓买东西,钱、票缺一不可。单位进货、出货,计划配额至关重要。
从1981年以来,中国就对部分生产资料实行了有计划的价格双轨制,逐步放开了一部分商品的计划外价格控制。1984年规定工业生产资料的超产部分可在加价20%以内出售,1985年取消了原订不高于20%的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市场价格出售。
可是在市场上。计划内商品仍然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资源。因为不是所有商品都能超产,也不是所有超产商品都能让人随意购买。在八十年代,采购科是和销售科同样重要的企业部门,原因就是很多时候有钱也买不到商品!对于倒爷横行的八十年代。能用计划外商品的价格买到计划内商品,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本事了。
而百货大楼虽然被个人承包,但是根子上,它仍然还是一个国家单位。既然是国家单位,那它就有一种极为珍贵的资源,那就是计划内的采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