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集体户 第758章 苞米成熟稻花香
更新:12-17 23:30 作者:司徒文曲 分类:其他小说
崖州北纬18度的作物生长期比博鳌北纬21度的作物生长期要早上15天左右,云鹰和柳青之去年是在谷雨收的苞米,那都晚收了5天左右,今年的苞米在3月末就成熟了,柳维嘉也拖延了5天,当苞米籽粒撮下来都哗哗作响了,便请乡亲们来收割了。
说是请,是因为要雇她们,她们说是羞辱她们,柳维嘉便改成了请。既然是请,就要准备饭菜。300多名妇女收30万株玉米,一人1000株,她们先掰棒子用背篓背回圩场,然后撮粒子,用了两天,便把苞米都撮完了,装了800多化肥袋子,有6万6000斤,超出了5万斤。因为有1/4是父本不结棒,实际收了22万棒,一棒收3两,对父母代原种来说,可算是丰收了。
那些妇女收秸杆也是往回背,一背200多株,有80多斤,她们却能一天往返4趟,走上40里路背回家中。她们没烧过高秸杆,见这秸秆粗,火头旺,便把其剁成两段堆了起来,等雨天再用。
300多人吃了三天饭,柳维嘉花了1000多元,不比雇她们省多少,但是,友情却加深了。
柳维嘉之所以提前收割,一方面要多留时间往家发送,一方面要在台风到来之前快种上第二茬,反正她有水泵不缺水。
此时稻子已过了开花季节,稻穗已经长成,再有20天也会收割了。妇女们看着那密密的稻秸说:“先别说能打多少稻谷了,看这稻秸就不愁烧的了。”
柳维嘉心里有数,从分蘖数看,这茬稻子亩产能达到500斤左右,因为她在分蘖和扬花时又撒了两次氢氨,单季投肥量达到了每垧160斤,三季等于480斤。她让云鹰翻了地,放了水,去沤茬须,自己和罗响开始运种子了。
柳维嘉和罗响找到育种站站长,站长带她俩去了南海舰队军港,找到了补给舰码头的协理员,说了运33吨玉米种子到广州南沙码头的事。
那名协理员很热情地说:“没问题,补给舰半个月回来,回来就去南沙码头接军列,你们把种子拉过来吧!需要我们军车支援吗?”
柳维嘉看出来了,育种站和补给舰的双拥关系不一般。但是,15天以后是4月30日了,铁路运输还需10天左右,离小满只有10时间了,恐怕不赶趟了。她没有说出来,心说,回去再想办法,实在不行,再用这个渠道,便深深感谢了协理员,和罗响回到了港门大队。
回到大队,柳维嘉就去找渔民了。港门大队有60多条渔船,都是20吨左右的机帆船。这个季节正是渔业生产的旺季,那些船出一次海要10天左右,是批次出去的,以保证每天都有船回来卸海鲜,使崖州镇的水产市场供应不断捻。
大队书记看到了柳维嘉她们对农业的投入,也看到了一季稻的长势喜人,还看到了她们和当地妇女们处得十分融洽,听了柳维嘉的诉求后,马上找来了两艘靠岸渔船的船老大。
一个船老大说:“去广州有两条水路可走,一条是去徐闻,172海里,渔船的速度是每小时10海里,一天一宿能到;一条是去广州南沙码头,走弓弦是400海里,得3天能到;但是走弓弦不好走,遇到风浪容易偏离航向,那就不是三天的事儿了。”
另一个船老大说:“咱们可以走弓背,先奔徐闻,然后奔广州,这样都在岸边走,就是远了100海里,但是安全,有4天也就到了。”
罗响好奇地问:“军舰去广州怎么走?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船老大说:“当然走弓背啦,人家那船是上千吨的,一小时能走20海里,一天一宿就到了。”
柳维嘉心说,5天到广州也比等15天强,便说:“我们租你俩的船,走徐闻看看铁路运输如何,不行再去广州,你们要多少钱?”
一个船老大说:“要说雇那可多了,我们出一趟海咋的也得打15吨海鲜回来,3万斤海鲜最少也能卖1万5000元,两条船得3万。”
另一个船老大说:“我们听捞婆(妻子)说:”你们为我们种田花了不少钱,我们帮你们是应该的,去时拉苞米,回来网鱼,不耽误赚钱的,你给我们买一吨柴油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