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当海后 第二一零章 开会
蒋珍珍也是考虑到农民需要上交百分之四十的粮食,才定下了一成的租金。这样的话,交完公粮余粮以及她家的租金后,还剩下百分之五十的粮食,还是很赚的。
周海花理解不了蒋珍珍的这种想法,自家地为什么自己不种,偏要租给别人种?
蒋珍珍在周海花的脸上看出了她的不理解,但她准备继续解释了。只要店开起来,让周海花看到如流水般进账的钱,到时候就算让她回来种地,她估计都不愿意回来了。
蒋和平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人,估摸着人来的应该差不多了。他拿起来喇叭,将喇叭的开关打开,然后说道:“好了,都静一静!”
渐渐地,广场上的人群就安静下来了。
蒋和平的目光扫过人群,说:“今天咱们开的会,事关每一个人,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听。”
因为蒋和平的态度太郑重了,村民们不禁坐直了身体,全神贯注地看向主席台。
接下来,蒋和平拿出了两份报纸,一份是小岗村施行包产到户第二年后粮食产量的喜报,另一份是得到上面的支持后,各地纷纷展开了包产到户活动。
蒋和平把报纸交给了村里广播站的广播员,让广播员用有感染力的声调,将这两篇报道从头到尾地念完。
几乎每一个人都竖起了耳朵听这两篇报道,这是村里大部分人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包产到户”,以及包产到户的好处,一部分人已经心动了。
他们猜测到,大队长和大队书记好像也准备实施“包产到户”,胸腔中的心脏,忍不住悄悄提了起来。
接下来,将和平的话证实了他们的猜测,村里真的准备施行包产到户了!
这些人忍不住欢呼出声,然而却有个别声音说:“不,我不同意!”
说话的是村里有名的懒汉蒋黑娃,对他这种喜欢偷懒耍滑的人来说,当然是跟着大队一起干活才占便宜,因为只要出工,别管看了多少,最起码也得给他记几个工分。可要是分了地,他不干活地里就没收成,那不就饿死了。
所以,蒋黑娃坚决反对包产到户。
和蒋黑娃有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一部分是像蒋黑娃一样喜欢偷懒的人,另一部分则是村里的老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和队员一起干活,突然一下子分了地,就容易想得多,比如说,万一地里的收成不好怎么办?
如果一起干活,某一块地的收成不好,那是全村的人一块承担,但现在分了地之后,只能由个人承担,风险太大了。
再有就是村里的地,不是每一块都肥,有的地比较贫有的地肥,那谁家分肥地谁家分贫地?万一贫地分到自己的手里怎么办?
这些老人不是那种有意见也不敢发表的人,立刻站起来将种种问题质问蒋和平。
蒋和平正要说话,面前的喇叭就被蒋福运拿走了,他说:“只要人勤快,我相信地里的收成不会不好的。刚才报纸上的报道你们也听到了,但凡是分了地的,收成都要比往年好很多。”
“万一真的因为外界原因,比如干旱比如水涝,那么村里也会给你们一定的补助,绝对不会让你们交不上公粮,吃不上饭。”
“至于你说的关于肥地和贫地该如何分配的问题,你们放心,我们会尽量公平公正地分配。”
老人们可不愿意了,他们太清楚这里面的道道了,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公正公平?万一有人给送了礼,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没忍住呢?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这点事儿还是能看清楚的。
而且,不止这些老人不愿意,一些刚才还欣然同意的人也露出了不满意的表情。
其实蒋珍珍也觉得这样不好,只要是人为分的,就算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他们已经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了,依然会有人觉得不公平。而大队长和大队书记辛辛苦苦得付出了,不仅得不到感谢,说不定还会沾一屁股的麻烦。
蒋和平的脑子还是赚得比较快的,一看风向好像要往不同意的那个方向上转,他立刻拿起喇叭,说:“如果你们不信任我们,那么,你们觉得抽签怎么样?”
广场上的村民互相商量了一下,都认同这个方式。
毕竟抽签看的是运气,自己抽到的地不好,那只能怪自己的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