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富丽堂皇者,为御用之器
更新:01-21 06:39 作者:疯神狂想 分类:都市小说
明代张应文《清秘藏》论雕刻条评:“宋人雕红漆器,宫中所用者多以金银为胎,妙在刀法圆熟,藏峰不露,用朱极鲜,漆极坚厚而无敲裂,所刻山水楼阁人物,皆俨若图画为佳绝耳。道友阁 m.daoyouge.com”
永乐、宣德时期的雕漆承袭元末张成、杨茂制品风格,刀法圆熟光润,藏锋清晰,多以花卉、龙凤、山水人物等为饰,花纹肥厚圆润,饱满丰硕。
其中代表作有永乐的剔红凤穿花纹盏托,它高9c,口径97c,盘径169c,足径84c。
盏托由圆形口、葵瓣形盘和外撇圈足三部分组成。
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
口外壁及盘上雕双凤翔于云中,盘外壁及圈足雕朵云纹。
托内至足为空心,壁髹赭色漆,足内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行书款。
漆盏托在宋代已出现,均为光素漆,而雕漆盏托元代已有,但仅为剔犀作品。
永乐盏托饰花卉纹者较多,凤鸟纹目前所见传世品只有两例,都精美至极,此为其一。
盏托的款识刻在足内壁右侧,与盘、盒款识刻在足底左侧相反。
永乐宫廷漆作产品以雕漆为主,数量最多的是剔红。
高濂《燕闲清赏笺》称明代果园厂的剔红漆器“漆朱三十六遍为足”,制作工艺精湛。
剔红凤穿花纹盏托,色彩绚丽,图案明朗清晰,生动活泼,是典型的明早期的雕漆风格。
神都故宫博物院藏有此形制的永乐盏托,艺术风格相同。
剔红云龙纹圆盒,明永乐,高66厘米,口径17厘米。
盒通体黄漆素地雕朱漆,盖面装饰菱形锦地云龙戏珠纹。
龙躯体较为粗壮,整束发由后向斜前方飘扬。
头部扁瘦,立眉近似火焰形,如意形鼻,下颌短髭较长,类似山羊胡须。
肢爪粗壮有力,具有明早期龙纹的典型特征。
盒壁雕黄漆素地如意形云纹,内外底的黑漆光亮无断纹,似属后代重髹。
外底左侧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但是,其下隐约可见“大明永乐年制”楷书针划款。
据此推测,漆盒应属永乐年间制作,宣德款系后刻。
明代的龙纹以五爪最为常见,此件漆盒盖面雕饰的四只龙爪中,贴着身体的一只为四爪,离身体较远的三只皆属五爪。
但经仔细观察之后,我们会发现四爪的一只原为五爪,去掉一爪后,重新雕刻龙身。
而三只五爪中,皆有一指断开,似乎最早同属五爪,指掌相连,之后经历了去掉一爪后重新补做的过程。
个中缘由耐人寻味,今后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三年“诏中书省,申禁官民器服不得用黄色为饰,及彩画古先帝王、后妃、圣贤人物故事、日、月、龙、凤、狮子、麒麟、犀、象之形,如旧有者,限百日内毁之”。
由此可见,这件雕饰龙纹的漆盒,在当时只能供皇帝赏玩或使用。
一般剔红盒有蔗段、蒸饼、三撞等式。
蔗段人物为上,蒸饼花草为次。
盘有圆、方、八角、绦环、四角、牡丹瓣式。
匣有长、方、二撞、三撞式。
其法,朱漆三十六次,镂以细锦,底漆黑光,针刻大明永乐年制。
比元时张成、杨茂剑环香草之式,似为过之。
这简要描述了明永乐果园厂所制漆器的胎质、器型、种类及落款方式。
现在看到的大量的传世水乐漆器的落款方式,与高氏记录的完全一致。
永乐漆器的落款方式,沿袭了元代私人刻款的方法。
元代髹漆艺人张成、杨茂在其作品的底部,往往用针划“张成造”或“杨茂造”三字款。
永乐款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一般在器底内缘处用针划“大明永乐年制”直行款。
刻痕细浅,笔道纤细,字体秀气,似行书,略欠工整。
永乐款的位置,大部分在器底内缘的左侧,极少数在器底内缘的右侧。
明剔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