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掠影 第五十六章 无话可说
孙晓红没见过伯父,也从来没见过奶奶这样伤心过。看来伯父的人品还是有问题的。
以前她也听妈妈说过,*时期,大伯父在省直工作,后来被下放到劳改农场,当时伯母也同样受到了迫害。她受道迫害的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就是因为烫了一头卷发,结果被一群气势汹汹的红卫兵造反派给盯上了,他们的头头,趁机带人闯进家里,一把揪住伯母的头发,从六楼上扯了下来。可怜手无缚鸡之力的伯母,被人惨无人道地从顶楼一直拖到底楼,没等沾地,她就全身粉碎性骨折,一下子瘫倒在地,昏了过去。红卫兵头头见事不好,把她撂在地上,慌忙扬长而去。
邻居们匆忙赶来,见到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当时都吓呆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伯母抬到楼上,又帮忙找来一位中医给她接骨,她总算捡回来一条性命。按理说,非常时期,她应该低调才是,还烫头顶风上,这不是故意找麻烦吗,结果害了自己。
伯母的伤没等养好,就随着伯父去了劳改农场。后来她的脾气变得异常的暴躁和偏激,一有不顺,便无比嚣张,在家里一手遮天,伯父拿她也没办法。
这样一来,家中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因没人照管,伯父就把他们送回老家,寄养在农村小院了,让奶奶照顾。可这一晃就是三四年的时间。三四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算短,这两个孩子一直等到伯父平反之后,才被他们接走。想想这些,奶奶就更加伤心了。
后来,伯父从省直调到了银行,高升之后,就和家里没了任何联系。有人说,官身不由自主,忠孝不能两全,那都是搪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就是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做再大的官,又有何用。
可世界上有伤心的儿女,没有伤心的爹娘。 奶奶养的这个当官的儿子,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谓光宗耀祖。然而,数数奶奶的年龄,如今已经将近八旬,也许有了今天就没有了明天。可伯父始终对两个老人不闻不问,也许他真的很忙,也许他故意回避,他的音讯就像从地球上失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有时候奶奶想他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心里也暗暗埋怨过伯父。无奈,人家不愿意回到这个穷家里来,怕丢脸面,她当妈的也没辙。
“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是村里的老话,别看伯父的职位和身份都比爸爸高,这句话恰如其分地用他的身上,也未尝不可。当外人的面,奶奶从来不说这句话,她怕别人笑话。可当家里没人的时候,奶奶把它常挂在嘴边,跟爷爷发发牢骚,就没事儿了。
“偏疼儿女不得济呀!”这打牙往肚子里咽的话,也只能烂在肚子里发霉了。看到奶奶脸上特别沮丧的表情,孙晓红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伯父,也有了很大的偏见。
孙晓红从来都没有见过伯父,她只是从爸爸妈妈的只言片语中听说过这个人,但是,她从来没有见过爸爸和他这个身兼要职的哥哥有过任何来往。好像伯父这个称呼在她的脑子里只是一个有血缘关系的代名词一样,很容易被人忽略。在孙晓红的世界里,爸爸是一个特别有涵养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从来不嫌弃爷爷奶奶拖他的后腿,毕竟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没能让他的才华得以展示。
他感觉这样的日子也好,人活得踏实,不昧着良心做事,夜里也不做恶梦,也是一种善良。他不想和伯父比高低,或者说他们的人生也没什么可比性。
这些年,爷爷和奶奶一直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日子虽然清苦了一些,他们也算知足。伯父是个什么样的人,爸爸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晓红。她们的家史,不用宣扬,村里人也都知道。
作为一个省建行的一行之长,尽管他位高权重,却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没有,这跟忘本和负义也没什么差别。难怪爸爸刚才看信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看,原来是有渊源的。
这封信,像一枚沾满污秽的石子,落在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里,立刻激起千层波澜。待平静之后,全家人都沉默了。他们不是不欢迎伯父一家回来过年,而是变质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回来见村里的父老乡亲。
“这些年,他们也是头一次回来,不就是吃几顿饭吗?他们愿意回来就回来吧,反正咱家的条件他也知道,家里有啥吃啥,他让我整天摆酒席宴菜招待他们,咱也花不起那钱,他们要是觉得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