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崛起 第两百九十章 激辩 二
说话的是一名五十多岁的官员,身穿绯袍,身量微高,消瘦,长须飘飘,颇显俊逸之态。燃武阁 www.renwuge.com
“张都督此言似是而非,讲的模拟两可。看似前景无限,实则是废策。本官有几个问题倒要请教张都督。”
武英殿中正“开小差”的科道言官们瞬间振奋精神。说话的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宇。
这个官职,在此刻的武英殿中不能算有决定性份量的。但是,刘宇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大学士刘健一手提拔起来的。
早前,坊间传闻首辅刘健不支持互市,看来传言非虚啊!
张昭知道开胃小菜之后,正餐开始,拱手道:“不敢。请老大人提问。”
刘宇目视张昭,冷哼一声,道:“本官不知道你的劳动…创造财富这个观点是不是对的?但是,鞑靼人并非是傻子。在草原上,其部骏马或许仅仅百十两银子一匹,难道互市时,他们会以这个价格售卖吗?
而你所说的丝绸、玻璃等奢侈品,售价动辄成百上千两,鞑靼人会买吗?本官是担心互市贸易根本无法做起来。
根据昔年互市的经验来看,卖得最好的是酒、茶叶、盐、铁锅这类物资。以骏马换此类物资,最终,在双方的贸易真的能是大明占到便宜?
你鼓动舆论,蒙蔽圣天子。居心何在?”
任何事情,都怕有心人研究。像张昭要废除天下卫所,在汹涌的舆论中,连募兵制的弊端都被人指出来。此时,左副都御史刘宇对张昭的互市奏章研究就非常透彻。
张昭给弘治皇帝说:我们卖奢侈品给鞑靼人,鞑靼人卖战马给我们,他们肯定亏。
这是弘治皇帝对奢侈品没什么概念。什么奢侈品,他消费不起?所以,他并不觉得张昭说的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刘宇这种老练的官员看来,这是扯谈!
鞑靼人又不是傻子。他们互市,是为了改善,追求美好的生活,他们要采购的是日用品。而历年的互市数据也显示出来这一点。
而且,来边镇互市的绝大部分都是些牧民、小贵族。这部分人的需求就是日用品。你在市场里运一堆奢侈品来,难道他们会买?
言官们纷纷交头接耳。
“这话问在点子上。”
“此策不可行。”
“张都督到底年轻了些,于国事有些想当然。他在西北推行废除卫所制时,也是几番反复。此策只怕也要改改才行。”
在武英殿中的纠察御史吼道:“肃静!”老大人们也是人,不可能个个都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遇到事情在御前私自议论几句非常正常。而朝廷在议事时通常设纠察御史维持秩序。
张昭等议论声安静下去,方才从容不迫的道:“刘老大人别急着给我扣帽子。我自会解释。
刘老大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将奢侈品卖给鞑靼人,对吧?
首先要明确一点,鞑靼人的社会架构,牧民是贵族的附庸,其部落的大部分财富是掌握在少数权贵手中的。
所以,对日需品,诸如:酒、茶叶、盐、铁锅这类的商品的需求,它是有一个上限值的。
我从来没有说过不卖日需品。而是日需品和奢侈品相比,量要小。这就是我在奏章中写到的,要将贸易总量提到百万两白银的级别以上,方才有效果。
我敢问刘老大人一句,我朝的丝绸、玻璃、烈酒,对草原上的贵族没有吸引力吗?”
张昭讲到这里,武英殿中的大部分人都听明白。
说白了,就是用日需品把鞑靼人“勾搭”过来,形成相互信任的贸易基础。然后,把奢侈品大量的在贸易中卖出去。奢侈品的销售对象根本不是那些鞑靼牧民,而是那些贵族。
至于说鞑靼贵族会不会买丝绸,玻璃,烈酒,这是基本不用想的问题。国朝的丝绸行销海外,千金难求!
大明肯卖,草原上的贵族绝对会买。只不过,他们以前是靠抢。商队偷偷出塞那点量,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
最后,总的算下来,大明是赚钱的。
这就是张昭说的贸易顺差。
李东阳轻轻的点头。难怪李幽给他回话,张昭说要到百万两白银以上。原来在这里等着的。
刘宇微微愣了一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