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记 【0687 九千岁与韦宝】
“韦大人请,九千岁召见。”傅应星面无表情的对韦宝道。
韦宝和傅应星在一起,通常不说话,因为韦宝发现自己不管说什么,傅应星基本上都不回应,所以也懒得热脸贴冷屁股。
“这么早就轮到我了吗?”韦宝有些意外。
“早不好吗?九千岁很难得提早与人见面,这是器重韦大人。”傅应星冷然道。
韦宝呵呵一笑:“说的不错,不过,我更希望以后傅大人能器重下官,不要总是苦大仇深的样子。”
傅应星闻言,瞪了韦宝一眼:“我天生就这样!”
“有个性!很好。”韦宝笑眯眯的对傅应星翘了个大拇指。
韦宝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气量大,除非人家跟自己过不去,像傅应星这种冰块类型性格的人,他是不介意的。
傅应星不耐烦的瞪了韦宝一眼,似乎嫌弃韦宝话太多。
韦宝嘿嘿一笑,并不生气,去见魏忠贤去了。
“韦大人。”魏忠贤一见到韦宝,一改往日先等韦宝问候再开口的习惯,主动叫了韦宝一声。
“不敢当,不敢当啊,在九千岁面前,怎么敢有大人两个字?若是九千岁不嫌弃,把我当自己人,就叫我小宝吧?”韦宝笑眯眯道。
“咱家早就将你当自己人了!如若不然,你做了那么多出格的事情,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参你吗?你一个刚刚入仕的观政,屡屡打上官,罢官夺职,赶出朝廷都是轻的!没有咱家斡旋,你的命,早没了!”魏忠贤淡淡道。
韦宝知道魏忠贤故意吓他,却仍然一脸感激:“若我不是九千岁的人,我也不敢如此的。让九千岁见笑了。”
“你找咱家何事,直言无妨。”魏忠贤收了笑容,审慎的目光投向韦宝。
“九千岁,我现在已经将杨涟等东林党高官赶出了都察院和大理寺,现在是不是该兑现当初的承诺,许我以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双料正六品官职?”韦宝道。
其实,韦宝不找魏忠贤,魏忠贤今天也到了要找韦宝的时候了,皇帝交代给韦宝升迁,这是皇帝交代办的事情,魏忠贤不敢拖延。
不过,魏忠贤却并不着急,准备抻韦宝一下,不让韦宝觉得官职来的容易,要让韦宝对自己感激涕零!
“下面还没有报上来啊!”魏忠贤道:“朝廷有朝廷的体制,咱家也不好办。”
“这还不是九千岁一句话的事情吗?我今日已经催促过都察院的栾汝平大人他们了,他们答应上本子保举我,明日应该就会递出去。”韦宝道。他并不担心栾汝平等人食言,因为这是他们当众答应的事情。
在华夏的古代,大家还是很有契约精神的,口头答应,那也是契约的一种,若是食言,不但外人将瞧不起食言的人,食言的人内心也会有一块疙瘩。
西学中的契约精神,其内涵曾经出现过质的变化,是从汉语语境中的交易涵义,逐渐过渡过汉语语境中的契约涵义。
拉丁文中的契约一词,历经了汉文化的重要影响。
契约论在现代法制理论中,被定性为法制的本质;但在传统法家学术里,契约论连理论基础都算不上,只是一种普通的人类行为方式,根本无法代表人性人文的基本特征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五个人文基本特征。
有人夸大说契约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并武断地宣称文明国家就是契约国家。
武断的定论,不但彰显西化的现代知识分子对于人性、人文、人道无知,同时也体现出西化的现代知识体系,在人文领域的研究空白。
这种论断表面抬高了西学的层次,实质则是暴露了西学知识体系的粗糙、低级。
契约与法制不能形成表里关系,契约与诚信也不具备因果关系。
这是基于西学视野,完全忽视人道法天的华夏文明视角,所得到的狭隘认知。
契约论之所以无法进入诸子百家学说的门槛,主要就是因为华夏学术普遍基于天道之学,如阴阳五行,德道学说等,任何一家学术应用,都需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而契约精神是不讲天时,不究地利,只论人和,所以契约精神阐发的法治社会有个特点,就是合法不必合理。
西方学术重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