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工读学校 第四谈:你是什么类型的父母
更新:05-03 17:57 作者:布衣牛板筋 分类:科幻小说
测试广告1 一位来自湖北的家长告诉作者,其实我们挺疼爱儿子的,有时候他做得很不像话,我们都忍气吞声,给他留面子,毕竟要中考了,不能破坏孩子的情绪,他发点火使点小性子,我们做父母的都忍了,比如有一次他竟然带着四五个同学回到家里当着我们的面打麻将,而且还是那种带点“刺激”的,我们真不知道该不该说他。词字阁http://m.cizige.com谁知道,他竟然迷上了赌博。
这太夸张了吧?!
还有一位父母告诉作者,我真的要崩溃了。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他做作业的速度就特别慢,每天晚上不熬到11点都不算完。学校也是,搞这么多的家庭作业,大人不陪着孩子不行,还要辅导他,孩子上几年级,家长就上几年级。但最后还是让孩子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屡屡逃学,学习学不好,上网打游戏却好的不得了,家长也没有办法整天盯着他,天天晚上放学,一个一个网吧找他,留了一级,还是跟不上,我该怎么办?
还有一位家长,则完全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她挺想得开,反正这孩子交给了学校,学习由学校管理,平时爱咋地咋地,只要孩子健康就行。
父母的心态还有很多,但这三种很有代表性。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范畴正在逐步扩大,除了学校、社会以外,家庭教育作用越来越凸显。在接触问题少年家长的过程中,作者发现由于家长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会营造关爱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缺少对孩子的耐心与关爱。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现象。
在有些家长身上,甚至存在着不少偏差和问题。以至于导致了孩子成长中的畸形发展。
这种偏差和问题直接体现在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上,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失之偏颇的教育类型,往往带来非常负面的结果,甚至影响到孩子成长过程中理性、道德、行为、心理的全面偏差。
根据我们所接触到的问题少年,包括犯罪少年,常常可以见到的几种父母类型。
一、“严厉型”的父母
严厉,并非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而是在教育中带着苛刻。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但是有时却过高估计了自己孩子的智力水平和能力发展,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家的孩子强。想尽一切办法揠苗助长,为孩子勾画出无比美妙的前景,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强加于孩子。这样的父母对孩子要求甚高,如学校的作业、测验、考试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一顿指责,并不时让孩子做一些难题,试图增加学习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则大量给孩子请家教,或对子女进行特长投入,整天让孩子报这个特长班、参加那个兴趣班。弄得孩子精疲力竭。
过高的期望值势必会给孩子带来太重的心理负担。小的时候尚可,一进入成长期,立刻引发孩子的逆反和叛逆。他们做作业出现拖时间,甚至把作业本丢弃逃避做作业,逃学,离家出走,结伴到网络上寻求虚拟空间。
二、“打骂型”的父母
此类家长多数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
平时不善于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习惯于比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打骂。学习不好打,犯了错误打,在外贪玩打,老师反映打,择友不慎打,不听招呼打,与人吵架打,夫妻别扭打……打打打,整天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仿佛与孩子天生有仇,不打不解气。有时候打的孩子遍体鳞伤,打的孩子不敢回家说真话,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为了不挨打或少挨打,孩子学会了撒谎、欺骗和推诿、推责,学会了做表面文章。
同时,打多了,也造成极其强烈的仇视心态,不再在乎父母的恐吓和威胁、利诱、承诺,继而发展到打不怕、不怕打,越打越觉得英雄。其行为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人格的发展。这样的家庭也是问题少年产生的一个诱因。
他们会用父母教育自己的行动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同学。用简单粗暴的性格特征,在以后的成长路上,去对待那些可能对自己带来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