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发展 第136掌李强的远征曹妃甸3
更新:06-24 06:56 作者:瑞雪星晨 分类:科幻小说
夜空下探照灯照亮了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战场,一边是如黑潮般涌来的丧尸群,它们急速奔跑,吼声连天,另一边是沉默的人类战士,他们如礁石般巍然不动,身穿板甲,手持热兵器,严阵以待。
首先开火的是s103上的蓟运河大桥,在他们开火的时候,后面的部队还在一层层的往后构筑防御工事,参谋总部制定的新的战术方案是大纵深,宽防御,层层后退中歼灭丧尸。
一个重机枪连18挺重机枪严密的封锁住大桥,他们采用的是4人一挺重机枪的编制,一个观察员,一个主射手,一个副射手,还有一个供弹手。
另一个重机枪连做为预备队待命,他们要在更换身管的时候轮换射击。
桥上的重机枪前面摆放了3道1米5高的铁丝网,再多就没有,铁丝网还得在海河沿线完成部署后才会大量装备野战军。
在丧尸群全面逼近蓟运河西部防线的时候,随后3公里口袋阵西边的防线全线重机枪在2500米的距离上也隔河开火了。
犹如丧尸联合收割机那样把丧尸如麦子一般割倒一地。
军队定型的是15式单管14.5毫米重机枪,具体指标为:口径(mm)14.5
初速(m/s)995(穿爆燃弹)、1250(脱壳弹)
有效射程(m)2500瞄准镜质量(kg)<><85></85><><38理论速度(发 )="">600战斗射速(发/分)>100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链长5发一节
弹链供弹:250发弹药箱供弹:150发因为末世的情况下找不到那么多合金,单枪重量反而比原型重了10kg左右,不过对末世后的人类来说,这个重量十分轻了。
缺乏合金导致本来身管6000发的寿命也降低到了3000发,这只有收复到稀土产地才有机会解决了,目前只有多增加轮换重机枪数量来弥补了。
提高性能改进的恐怕就是新生产的各种武器的扳机部位都经过新的力学工程设计,防止体力大增的战士们扣坏扳机。
除此之外,这种重机枪的支架及瞄准方式也经过了改进,可以定位在1.5米~2米之间的高度进行水平扫射,这是为了应对丧尸的致命弱点只有头部而设计的,遇到矮于1.5米的丧尸时也只需要稍微向下用力即可实现向下倾斜视角扫射。
重机枪的火舌向黑压压急速逼近的丧尸群在2500米的时候就舔了过去,密集的丧尸群,真正让射手们实现了弹无虚发的理想。
每发14.5毫米子弹击中的部位都会立刻打成两截,不论是躯干还是四肢。
每发子弹都会连续打穿7,8具丧尸,一般击中前几具丧尸后子弹会发生偏转,四处飞溅。
丧尸只有头部致命的弱点,使得经常有躯干上露出一个个大洞的丧尸向后飞出一段距离砸倒后面的丧尸后,仍旧爬起来前冲。
一层层的丧尸被消掉,后面的丧尸继续冲锋着,很快在2500米处堆起了尸墙,随后尸墙继续向前方蠕动。
尽管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射手们很注意长短点射结合,注意发挥准头的同时可以适当冷却枪管,还是在不到60分钟内就达到了3000发的枪管寿命。
毕竟不可能做不到每一颗子弹消灭一具丧尸,大桥上18挺重机枪发射的不下于54000发子弹也只消灭了不到3万具丧尸。
他们更换枪管的时候,待命的重机枪连也纷纷开火,形成了不间断的弹幕。
在丧尸墙填满276米长的蓟运河大桥,逼近第一道铁丝网的时候,第一线防御阵地的重机枪连开始陆续拆卸重机枪,他们飞速的把重机枪拆解成枪管、机匣、摇架、托架、下架、弹箱、座椅七大部件然后分别携带后撤,他们将要在最短的时间撤回到后面防线,然后重新投入战斗。
后撤的部队连续跳到3道战壕后面,重新开始进行射击,在丧尸冲过第一道战壕的时候,他们就往后再撤退三道战壕,依次类推。
直到口袋阵的两翼报告说丧尸群已经全部进入包围圈,隔着蓟运河被分割成了两部分,要求炮兵开火的时候才扎稳阵脚,一步也不后撤的硬顶起来,这时候,他们已经撤退了有1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