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天命 第四三零章 早作布置
恩,正如上章末尾所言……反正都涉及封建迷信,再用一次(_(:3」∠)_
北京城,清晨,今日休沐。
这太阳还没升起来呢,白云观的门口就是车水马龙,好不热闹,而且从这些马车的形制、马匹的质量上来看,来的这帮人个顶个的非富即贵,一些穿着士子长衫,本来人五人六的年轻人本来走在街上趾高气昂的,结果看着这些车马,都不用人赶着,自己就很主动地站在路边。
他们看着这些车马的眼光很是复杂,透着热切、希冀、羡慕、神往等等一切象征着人类美好希望的情绪,不过动作上却是风雅得紧,根本就挑不出什么错来。
因为这些车马的主人,大多是京师之中的达官贵人,最低档次的武将是个伯爷,最低单词的文官,正五品的六部郎中,只消他们的一个提点,这帮普通的士子说不得就能飞黄腾达了。
“柳侍御素来礼佛,怎地如今却来了这道观进香?”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男子走下马车,脸上带着笑意,很客气地拱了拱手。
这姓柳的御史听着这话,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了仆人手中,拱手还礼,口中打着哈哈:“李工部说笑了,古语云佛本是道,这道德天尊西出函谷,化胡成佛,又何来的你我?”
说完了话,伸手一指旁边的马车:“你看,杨太史也来了。”
《老子化胡经》这本书,或者说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成佛这种说法,早在前元的时候是有过辩论的,结果在蒙古铁骑的弯刀下面,在强弓硬弩的瞄准下,全真教很干净利落地输掉了辩论,这也是没办法,那个情况下全真教已经在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带领下发展道路巅峰,各行各业都有信徒,影响力忒特么大,要是不自污,就只能揭竿而起和蒙古人刚正面了。
然而在那个年月,能够和蒙古人刚正面的种族或者说是势力,还没生出来呢,不怂就只能整个全真教被打成邪教,人头滚滚,跟着大宋,啊不对,是大送一起上路。
所以打那之后,佛教徒基本上就不认什么“老子化胡说”了,虽然当年佛教从印度传过来的时候为了得到上层的肯定,直接打出来的就是老子化胡的旗号——毕竟当年的道教在上层里面,还是牛逼不解释的。
所以这姓李的工部郎中听了这话,心里就啐了一口,不过脸上还是洋溢着笑容:“柳侍御所言极是,这三教青莲白藕本是一家,又何分彼此?倒是愚兄着了相,你看,那边是胡宗伯的车马,你我快快前去迎接。”
这姓李的工部郎中听了这话,一转头,就看见胡濙从另一旁的马车上走了下来,这年头和明朝中后期还是不一样的,用人为畜是一种不人道的表现,肩舆什么的,也就是以示恩宠的时候拿出来用用,正经儿地大官儿往外走,要么骑马,要么马车。
于是两个人就凑了过去,然而就以他俩这身份,也是凑不到跟前去,远远地围着一帮正三品朝上的大员,其中就有左通政李锡、户部左侍郎焦宏等人,他们这个档次的也只能远远地朝着胡濙拱拱手。
没办法,这个年月的胡濙是牛逼不解释的,毕竟内阁力压六部的“惯例”还没有完全成立,现在内阁里面除了杨溥这么个大拿之外,其他的最高也就兼着个侍郎的差事,而胡濙是谁?宣德朝的顾命老臣,论资历,马愉、曹鼐、陈循三个人绑在一块儿,都未必能够他胡濙一只手打的。
很多时候,岁数大了,就是最大的资本。
当代的白云观方丈站在庙门口,看着庙门外的盛况,感觉自己像是活在梦里,虽然说当初邱祖广开戒坛,以至于全真教龙门派大为兴盛,然而自从整个全真在元朝被切了那么一刀之后,彻底衰败了算不上,和隔壁正一的比,还是差了不少的。
说实话,他白云观的方丈在这京师重地,怎么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然而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阵仗?
眼看着胡濙带着一众达官贵人往里面走,这方丈连忙迎了上来,微微一躬身,口中施礼:“慈悲慈悲,贫道不知诸位今日前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
道教一直是和朝堂亲密结合的宗教,闲云野鹤?不存在的!没看老朱家从朱重八到朱老四都在找张三丰,最后没找到归没找到,还是在武当山给修了个道观?
胡濙哈哈一笑,苍老的脸上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