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迷局 第91章一支冷箭
世界上只有无用的朋友,却没有无用的敌人。这句话是冯春波从一本小说中看到的。在那本小说中,这句话出自一个混社会的人。那个大混混对一个小混混说,一个人有100个朋友,其中可能有大部分朋友你一辈子都用不到,或者说对你没有任何的用处,也或者是当你需要朋友帮助的时候这些朋友都躲了。所以,世界上没用的朋友多的是。但是,如果你树了一个敌人,哪怕只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一定会在暗中惦记着你,他一定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向你放出一枝暗箭。所以,敌人是一定有用的,只不过这个作用是你不愿意要的。
当时,冯春波觉得一个混社会的人不可能说出这么精辟的话。他想,这些话一定是作者琢磨出来的。那本小说是谁写的他忘了,甚至连小说的名字他也忘记了。过了好长时间,他却独独记住了这段话。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他仔细回味过这句话,又觉得只有混社会的人才能有这么深刻的体会。
不过,他始终觉得官场中人毕竟和那些混混们不同,官场中的人遇事一般是谨言慎行的,官场中人做事一般是留有余地的,很少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矛盾。因为,在官场中混的人,大都是知道“损敌一千自伤八百”的道理的。不是被逼入绝境,官场中人大都是会隐忍的。
可是,他没想到,有的人却不这样想。王向明就不这样想。其实,王向明算不得官场中人,他充其量不过是个股级干部而已。在原平县官场,人们只把科级以上干部算作官场中的人。因为,只有科级以上干部才归组织部管。如果说王向明是官场中人,也就是在官场的最边缘地带或者说在在官场的外围徘徊罢了。可正因为他没有真正的进入官场,他对官场的一些规则也就不太明了。他也就不太按规矩出牌。那天他在冯春波那儿碰了一个钉子,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冯春波又没用他写的讲话稿,那可是耗费了好几天的心血写出来的。他忽然想起了那次到芦花乡中学时的情景,可他没觉得那次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但是他却很清楚的记得冯春波对他的冷淡和无视。现在,又发生了这件事,他知道,不仅自己想借机跳出教育口高升一步的梦想破灭了,甚至李青林对他的看法也会改变。他心里简直是恨死了冯春波。回到办公室,他坐在那儿,越想越生气,他想,你冯春波原来不也是一个普通教师吗?不就是因为会写稿子得到领导赏识的吗?你怎么人一阔脸就变呢?王向明觉得自己也擅长写稿子,冯春波就应该与自己惺惺相惜才对,怎么会这么对待自己呢?这可真是文人相轻啊!
王向明越想越生气,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么咽下这口气。他决定要报复。
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他立刻开始行动,他到处找机会探听关于冯春波的消息。这个时候,关于冯春波的消息本来就不少,因为他是这次原平县官场大洗牌中的一匹黑马。关于冯春波的传说有很多,有说他靠文章写的好得到市领导赏识的,有说县委书记肖云斌把张启正和他这两个秘书都安排成副县长是为了牵制县长王卫青的,也有说冯春波给市里的某个大领导送了重礼的,也还有说冯春波是与常务副市长韩平军的妹妹有那种关系得到提拔的……各种说法不一而足。但是,在这一些说法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是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来相信。虽然说冯春波与韩晶晶关系暧昧的并不占主流,但是王向明就选择了这一种。他选择着一种说法,并不是真的相信这种传言,而是因为他需要这个传言。在各种传说中,王向明逐一作了分析,在一切都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当然他也不可能取得任何稍有价值的证据,他觉得说冯春波靠与韩晶晶的暧昧关系获得升迁是最有杀伤力的。毕竟,国人对男女间的那点事是特别感兴趣的,只要有人沾风扑影的说一点点,本来是芝麻粒儿,在人们的口中传来传去,就会变成一个大西瓜。人们在传播这种小道消息时,往往还会展开想象,添油加醋,把一件本来干巴巴的时间渲染的有血有肉。在这一方面,那些平时说话词不达意、捉襟见肘的人,往往都会变成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作家和非常优秀的演说家。
现在,王向明就展开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发挥他写材料的水平,像写三流的地摊小说一样,把听来的只言片语扩展成了一篇既像小说又像纪实的文章。然后,他把写好的文章发到自己的电子邮箱里,找了一家网吧,打开邮箱,把那篇文章粘贴出来,发到了湖城论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