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 第十六章、数算之道
马钧是被几名小吏绳捆索绑,横担在马背上押到太学来的,一路颠簸,他连隔夜饭都快吐出来了。才到太学门口,小吏把他揪下马来,可怜的马德衡直接就瘫软在地上啦,但觉五脏六腑尽皆移位,眼前金星乱冒,呼吸声有如牛喘……
小吏正待报门,侧旁却背着手踱过一名吏员来,瞟了瘫在地上的马钧一眼,喝问道:“得非明算科士子、扶风马德衡耶?”擒拿马钧过来的小吏匆忙躬身施礼:“正是,乃出纳赵郎中遣吾等捕来。”
汉代的官位等级非常粗疏,简单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档次:最高是三公九卿及诸侯等,为国家重臣;其次刺史、守相、县令长,守牧一方;第三为中央和地方各衙署的办事员。第一等二千石以上,直至上公;第二等四百石以上;第三等高可八百石,最低斗食斗食者,颜师古注《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层次不多,距离倒拉得很开。对于高级官吏而言,俸米可养数十上百口人,再加上天子的赏赐和各种灰色收入,不但锦衣玉食,且尚可货殖也。而中级官员因为同时往往还要负担自聘属吏的开销,在不贪污的前提下,俸禄也就将够养活一家人而已(指五口以上的大家)政论家崔寔就曾经抱怨说:“夫百里长吏,荷诸侯之任,而食监门之禄。”至于低级官员。往往只够自身温饱。欲养家人而不可得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禁止他们侵害百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是宏辅在设置魏国官制的时候,就力图消除这一痼疾,一方面添加了俸禄等次,另方面提升底层官吏的俸养。新官制最高为上公文武勋位的前三等皆为上公次则公,然后比公,再下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上千石、千石、比千石、上八百石、八百石、比八百石……直至比百石也就是过去的斗食。其实所有等次,汉代都有过先例。只是多非同时,最多时候也就十五六级罢了,他给一下子增添到了二十四级。
而且下级吏员的等次大多皆有所提升。
此外,在服制上亦作了一定修改,使得相互之间的等差可以一目了然。不象原本汉朝,印只分金、银、铜三种,绶分绿、紫、青、黄、黑五种,冠自五梁而至单梁,基本上能够一眼瞧明白的也就四五个层级而已。
比方说擒捕马钧的这三名小吏,搁前朝都是斗食。如今领头的却有上百石之俸,戴巾帻而着皂衫。至于端立太学门前。喝问捕来者是否马钧的吏员,同样皂衫却头戴单梁冠,腰系杂色印囊,无绶,一瞧就是上二百石的长官哪。隔着三个层级,那岂有不赶紧趋前行礼的道理呢?
那名吏员闻听来者果是马钧,便即喝道:“太尉有旨,除其绑缚,堂上相见。”当即又过来几名低级吏员,三下五除二解开了捆绑马钧的绳索,然后一左一右架着他没有办法,马德衡根本站不起来呀便往门内而去。
上百石的小吏赶紧谄笑着问道:“吾等奉命而来,若不繳令,不敢去也。”上二百石的吏员斜了他一眼:“且候。”自顾自地返身入内。
进门以后第一句话:“如此岂可见太尉耶?”当即命人重整马钧的衣冠,还打了盆凉水来,拭尽他面上尘垢,这才再次架起,直入正堂,推搡在地上。
马德衡晕晕忽忽的,抬起头来朝上一望。只见正中案后高榻上盘腿而坐一名贵官,头戴七梁冠,冠饰玉蝉,身穿绣有云纹的赭黄色朝服,腰横玉带,金线紫绶究竟是何品级,他一乡下士人也认不清楚,就感觉比曾经见到过的扶风太守更显尊贵。旁又侍立一吏,戴三梁冠,冠饰银蝉,赭黄色袍服颜色略浅,且无花式,腰横镶银带,银线墨绶与那郑县县令是峻差相仿佛。
至于这二人是何相貌,他眼前还在冒金星呢,压根儿就瞧不清楚。
只见榻上贵官将身体略略前倾,开口问道:“汝即扶风马德衡?”马钧长长地吐了两口气,这才结巴着回答说:“小、小人正是马、马钧……”平生第一遭,他连说自己的名字都打了个磕巴。
两名官员对望一眼,似都略有失望之色。
戴玉蝉七梁冠的贵官,自然便是上公、太尉是宏辅了,他之所以失望,是瞧着眼前这个马钧相貌平凡,形容瑟缩,就是一普通乡下少年这便是汉魏之际最著名的发明家吗?想当年我伪装士人,才从乐浪乘船到中原来的时候,都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