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初唐 第二四七章 帐篷书院
令人没想到的是,经这些老狐狸们这么一闹,他们有大部分人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可为杨恒提供了一个思路,甚至提供了很多的工具出来,那就是帐篷书院落成了。
帐篷书院,正好让孩子们提前入住,就是老师们也可以提前入住,甚至他们不用住在帐篷里面,只要在这里授课就成了,可杨恒没有想到的是,从李纲开始,到下面的其他的老师们,都是愿意跟孩子们一起入住在帐篷里面的,他们的期望是看着书院就这么一点一滴的建造完成,以后他们就可以说,这个书院是他们看着建成的,就是老李纲也没有脱于俗套,甚至他更加在乎这个名声,书院的元老,而孙道长,以及袁道长的想法是要选择好自己的传人,那就更加不能离开书院了。
不过孙道长并不是固定在这个地方的,他在外面的村子里面有了他固定的一个医所,平时都是交给招来的几个医生打理的,一旦出现什么疑难杂症,或者是病者指明要让孙道长医治,其他都是让这几个医生来诊治的。也许有人会说,这几个医生会不会把孙思邈的名声给砸了。
不会的,如果说是他们自己开诊所,也许他们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也就不懂装懂乱开药,而跟着孙思邈,他们高兴都来不及,还敢乱开药,不懂的,甚至是他们有些莫不清楚的病症,他们都不会医治,都要安排人去找孙思邈来治的,正好他们可以跟着学习一些门道。
而孙思邈,那绝对是一个有良心的医者。他不会说有所保留的,这个世上谁学会了还不成,能让生病的人少一些,才是他最大的愿望所在,可惜。无论是这几个医生,还是他选择的那几个药童,都不是特别灵巧的人,很难在医术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医,那是最难学的一种,而也是从这里,杨恒都有些怀疑,这中医到底是怎么来的,也就是说那个最科学的解释。就是说中医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杨恒反而认为这并不科学。
当每提到一个历史上的名医的时候,都会说他是苦学了前人的经验,然后才成名的,可这前人的经验是这么好学的,还有就是最早的前人是谁,他的经验又是哪里来的。不要说什么口传身受,也不要说是看书看的,要知道古书可是竹简做的,要读多少竹简才能读出一个神医来呢,还有,你只读竹简就不要断字了么,这字断不好的话,就能够分析清楚病症么,很难,所以。在杨恒的心中认为,黄帝内经中所说的上古人,至人啥的,应该不是所谓的华夏的古人,而是另外的一个族群。是他们传授下来了中医的,而这些在历史上出现的神医,也都跟这些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否则他们不会学习这么快还有,也不会在现在都研究不出来一些古代医学的事情,都要把中医称之为巫医了,其实也就是说中医主要是靠蒙的,还有靠安慰剂来治病的,这是一个疑问,杨恒想从孙思邈的身上来发现一点什么。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眼前杨恒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安排,对于以前家中的孩子来说,很简单,都按照他们各自的班学习就成了,可这些新进来的二代们,杨恒还需要对他们摸底的,不过这件事情就不需要杨恒自己来做了,第一步,先把他们给放在启蒙班中,启蒙班的老师会选择出需要启蒙的孩子留下来,而不需要启蒙的则往普通班转,这么办,反而要比给他们考试来的好,至少可以让老师们能够全面的认识他们的学习,真正了解他们的情况,如果考试判断的话,那就很片面了,也许启蒙的孩子碰巧会初级班孩子的题目呢,难道再把他们从初级班里打回启蒙班不成,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的,而从启蒙班上来呢,就像打游戏打怪一样,每打完一个怪,就提高以及,孩子们会时刻处在学习的兴奋之中,甚至会为更进一级而欢呼雀跃呢。
对于现在书院中的课程来说,自然是以儒学为主了,本身书院这个名字就是跟儒学挂钩的,如果不以儒学为主,这个书院也不要办下去了,不说学生的家长不同意了,就是李二都不会同意的。其实这也是他安排李纲来此的原因所在。
杨恒想办私事,那么好,你把主要的给办好了,自然辅助的也就没有人来提意见了,还有算学,医学,甚至是命相一类的东西,也算是一些正规的学问,这些课程的加入,自然没有人来反对了。
其它的学问,也不是不能教,而是有没有人学的事情了,临时是有人学的,不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