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恶匪 第二百六十八章送给茜茜公主的礼物二
更新:09-03 15:55 作者:迷迷糊糊的虫子 分类:军事小说
给茜茜公主送礼物是必然的,但是不耽误高鸿升在讨好她的同时,取悦维也纳的那些普通人,只有这样才能将利益最大话,也能通过茜茜公主来提高自己这些人的名声跟地位。
第三项礼物就是用来讨好普通大众的,五万个巴掌大小,背面印制了茜茜公主肖像的小圆镜,加上五万条白色的手帕,当然手帕上面只有一些花草刺绣图案,这是送给普通市民妇女们的礼物。
五万个印有茜茜公主跟约瑟夫皇帝合影肖像的不锈钢烟盒,当然烟盒里面有十只过滤嘴香烟,这样的礼物任何男人都会喜欢。
一万把只要缓慢的旋转伞面,伞面上印制的人物,茜茜公主就会跟活了一样在伞面上骑马飞奔的折叠伞,是送给稍微有些身份的女人们的,还有三千个打开翻盖就会发出清脆的“叮”的一声的不锈钢汽油打火机,那是预备给绅士们的礼物。
孩子们高鸿升也没有忘记,铅笔在当时是昂贵的消耗品,带香味的橡皮擦这些熊孩子们见都没有见过的好东西。五十万只铅笔加上十万个橡皮整整装了二十大箱,它们按照五只铅笔配一个橡皮擦装在一个印有茜茜公主画像的小扁纸盒中,用来送给每一个来参观的孩子们或者他们的父母。
有句老话叫做:“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高鸿升送给维也纳那些普通市民们这么多的礼物,根本的目的就是将来这些普通人对他以及大清国的人们能好的观点。
当时在西方中国人的形象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抹黑中国人的形象最开始是从英国人开始的,早先欧洲人对于中国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马可波罗游记里的内容来想象中国,一个富足庞大遍地都是黄金的帝国,普通民众在欧洲人印象里,甚至能穿着只有他们贵族阶层才能穿的起丝绸制成的衣物的伟大帝国。
那么后来怎么中国人的形象变的那么丑劣不堪是怎么回事哪?其实大家想想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明白了,你想打一个人,还要让大家都认为你应该打那个人,你应该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抹黑你要打的那个人,把那个人搞成一个人见人恨,不打不爽的人就成了,这样你就会获得光明正大揍他的权利,这就是西方抹黑中国的原因。
没落的清朝政府对西方社会抹黑中国人的事实,可以用茫然漠视来形容,更是不会花上一笔钱来投资当时的新闻业来操纵舆论,只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茫然态度,完全漠视一切抹黑中国人的行动。
而跟清朝做对比的就是日本人了,他们早在甲午战争前就开始利用一笔专项资金来贿赂欧洲的报业,一来掩盖自己在战争中的丑行,二来操纵西方的舆论来遮掩自己占领朝鲜图谋中国的目的。
甲午战争,日本人叫日清战争,这场战争被日本人宣传成一场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战争,清朝是腐朽没落的文明,而日本则代表的是现代的先进文明,先进文明替代落后文明是拯救不是侵略。
救亡之战是国人最熟悉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人家是来帮助我们驱逐满人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地位。解放战争指的是朝鲜,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人家是帮助朝鲜从中国从藩属国的地位独立出去,是抱着解放朝鲜全体劳动人民从清王朝的黑暗统治下独立出去的正义之战。
日本人在甲午战争的舆论战中稳稳的占据了上风,特别是关于旅顺大屠杀的事情遮掩的最为成功,1894年11月21日午后,日本在旅顺的大屠杀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英国的泰晤士报在11月26日刊出里电讯,旅顺发生大屠杀,这是世界上最早披露有关“旅顺大屠杀”的信息。
而在日本的本土,早在旅顺大屠杀之前,日本就为了掩盖战争的真相做了周密的部署,日本国内对甲午战争的报道实施“审阅”制度,日本国人根本就不知道“旅顺大屠杀”这件事,当旅顺攻陷之后,全国多处游行举宴,高呼万岁庆祝胜利,东京股票市场也反弹暴涨,大本营随后将第二军在旅顺掠抢的大批“战利品”运回国内,展示于东京的靖国神社,前往观展的人流比到浅草、上野观光的人还多,“战利品”这个名称在日本成为时尚。
旅顺大屠杀之后,英国的中央通讯社和路透社先后被陆奥宗光指使日本驻英临时代理公使内田康哉收买。“每当有不利(日本)的报道刊登在当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