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天堂 第一章写在篇前
关于我的小学时光,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天六点起床,自己简单得把饭菜热一下吃了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赶。一般都是六点半出门,然后走一个多小时到学校上课,放学了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夏天还好,六点半已经天亮,但每年夏天涨水,一条必经的小河都要拦住我上学的去路,都要父亲背着我涉水过河。冬天虽然小河不会涨水,但冬天六点半天空还是一片漆黑,出门不是打个电筒就是打个火把。就这样,一直把小学六年整整走完。
我是出生在九零年的九零后,我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书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奢侈品。到了我这一代人,网络电视也才刚刚起步,所以书籍同样也是很多同学的最爱。从小就受父辈的教育:“要多读书,读了大学才会找到好工作,不用再回到地里干活。”也许是那时候还小,思想比较简单,所以就一直觉得他们说的都是真理。然后就稀里糊涂得读完了大学,也找到了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工资不算高也不算低。如今回头再想想他们那时候说的话,依然觉得是正确的,但是太片面了。其实一个人以后有什么样的生活,主要还是取决于这个人有没有梦想,会不会为梦想去奋斗,而读书,然后等高考那一天“鲤鱼跃龙门”则是贫穷的孩子最便宜最公平的一条道路。
曾经有一段青春的叛逆期,那时候总认为或许没有人的小学上学路能有我的心酸了。也以为这样,所以总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及此事,那时候傻,怕别人笑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渐知道了还有很多很多比我的上学路更心酸的孩子。他们衣衫褴褛,他们行走在绝壁之上。
对于平困地区的每一个想上学的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够用知识冲破命运对全家人的枷锁,希望知识能够带着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可现实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他们不得不付出比常人多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汗水,才能换取那么一丝希望。梦想,两个简单到脱口而出的字,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却如同一座远在地平线上的大山,要想征服它,首先就必须要用尽全力去追赶遥远的地平线。而读书是他们追赶地平线的唯一道路。
有人说读书致贫,其实要我说,这是一个伪命题。读书和致贫没有必然的联系,读书是人之所以为人,具备现代人文素质的一种必要手段。有些地方受自然条件的束缚贫无再贫,对这些地方的孩子来说,读书才是让他们走出贫困的相对最便宜的道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读书本来是一件很美好事简单的情,但是在时下的某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等各种不可抗拒因素,读书变得不简单。教育成为普通人无法承受之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已是不争的事实,折射出我国教育事业之殇。加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家庭本就贫困如洗,读书这条最公平的出路无疑就成为了一个负担。当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当教育带给人们的不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场赌博。赌赢了,全家欢喜,赌输了,整个家庭都会在贫穷漩涡中反复冲洗。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他们不得不赌。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南山区峡谷绝壁之上的关于读书的真实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想象这种心酸。初闻此事,是在五六年前,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面临着高考。如今,我已工作两三载,绝壁之上的孩子们和老师也都被当地政府安排在了山下镇子上的小学初中读书,或许有的孩子如今已经离开了镇子,升到了县城或者其它地方更好的高中,也和五六年前的我一样正面临着高考。
那个地方我去过两次,前些天决定这个端午节再去那里徒步一次的,然后做完在网上查关于那里的资料,无意间就又翻到了那个学校。虽然孩子和老师们已经到了山下读书,小学已经不在,但看着曾经的照片,心中依旧一片波澜迭起。
这本书送给每一位在教师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老师,也送给所有对生活不离不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