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元 第941、942节 诡谲的历史
担任行军司马的李旺珠,用纪实般的文字,记载了后世有名的“努曲寺召对”。
由于李旺珠是吐蕃人,汉文不是太精通,又是侍卫出身的武将,所以《努曲寺召对》少了文人的修饰润色,完全就是原汁原味的用对话方式记载了唐道祖在努曲寺和八思巴君臣召对的历史细节。
《努曲寺召对》是浩繁的《洪武政要》中十分特别的一篇。后世整理后认为,《努曲寺召对》史料价值极高,记载了唐道祖和八思巴很多对话,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段是:
……
道祖皇帝:“上师从萨迦来,那里局势可安稳么?”
八思巴:“但请文殊师利大皇帝宽心,人知圣人到,皆大欢喜。”
道祖皇帝:“上师可知,吐蕃渊源?”
八思巴:“盖中原一脉,夏人西迁之属也。”
道祖皇帝:“善,诚如是也。”
八思巴:“圣人继中原大位,大唐复天下大统。四海莫不欣慰,小僧谨代吐蕃贺之。”
道祖皇帝:“如此,朕心甚慰。朕之心意,上师可知?如今情势,可有分教么?”
八思巴:“春听雨声,夏听虫声,秋听风声,冬听雪声。顺天势而变,应时节而易。”
道祖皇帝:“上师妙语。然,变有大变小变,易有大易小易。以上师之见,吐蕃之变易,大焉小焉?”
八思巴:“大变大难,小变小难,不变不难。皆在于圣人之心也。”
道祖皇帝:“朕欲大革变之。”
八思巴:“大皇帝当知,吐蕃自有吐蕃法。若欲大变,恐非良法,有伤圣人之仁。”
道祖皇帝:“吐蕃之民,亦朕赤子,生而唐人。朕为天子,一视同仁。此乃天道人道。是以朕心已决,舍小仁就大仁。断不许吐蕃百姓,如在囹中。”
八思巴:“然则,密宗僧侣,岂非圣人子民?若大变吐蕃,僧众无依,百姓迷惘,佛祖何安?望陛下慎之。”
道祖皇帝:“佛法如铁,天道如炉。车出轨道,御者有愆。密宗之愆,种种不端,实与佛法背道而驰,远离正法,近乎魔道。改则可昌,不改则亡。朕以道治天下,佛祖不安,非佛祖也。”
八思巴:“小僧愚钝,欲闻陛下之道。”
道祖皇帝:“大道者,昊天上帝至高之念。乃天地之规律,万物之法则,人世之准则。是以,天道茫茫,求道尊道无非求天、地、人之融合交汇,得世间之大自由,成有道之大君子。”
八思巴:“陛下所言,世间之大自由,有道之大君子,难道是礼敬昊天上帝就可得到么?”
道祖皇帝:“非也。道化万千,是以人皆有其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民有民道,武有武道,医有医道,匠有匠道。人人遵循其道,就得大自由,成就有道君子,各得圆满,则天下治也,明也。”
八思巴:“那么,如何才能令天下人各守其道呢?若强令之,那难道不是法律么?何如佛法潜移暗化,自然而然润泽人心呢?”
道祖皇帝:“上师之问,大善。大唐理教,便是卫道。不尊守大道,便是失德失贞。失德失贞者,不但今生难以圆满,不得善果。便是死后,也要被泰山府君惩治,受苦受难。此因果乃天道意志,不容更改。”
八思巴:“原来,大唐之天道,乃兼容道儒佛三家…小僧此言有误,应是道儒佛三教,俱来源于天道,本为天道之一面。”
道祖皇帝:“上师果然智慧过人,就是如此了。朕得老君启示,遂知此理。便以三教合而为一,遵循昊天旨意,为天下正教。”
八思巴:“可小僧不解。敢问陛下,既是三教混元归一,复其本来。可为何天道教诸神,有老君、炎黄、伏羲、女娲、孔子孟子、泰山府君,连关羽岳飞鲁班都有,却唯独没有菩萨佛主?这岂非天道有缺?或者说,天道不公?”
道祖皇帝:“老君化身万方。佛主菩萨,本是老君之化身。八大护法天王,本武圣之化身。所以,才有老子化佛。又说佛本是道。”
八思巴:“………”
道祖皇帝:“天意既天道,朕亦难改。天道复兴已至,此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独吐蕃要变,中原也会变。”
八思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