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明末三十年 四百一十七章 大军调动上

更新:03-02 22:02 作者:青弋渔夫 分类:其他小说

        测试广告1    袁崇焕冤死,孙承宗督师辽东之后,整个辽东的权力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一窝蚁  m.yiwoyi.com朝廷为了避免像以前袁崇焕一家独大的情况,将辽东军镇的权力拆分成了三块,名义上,孙承宗是辽东督师,军政方面的最高领导。而实际上,辽东军镇被分成了两块,军政分开,辽东巡抚邱禾嘉主政,而监军张春主军,最后由孙承宗总览全局。这样孙承宗不能作为直接的指挥者参与前线的事务,而是坐镇宁远,为日后的军事协调不及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但是在明廷看来,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关宁军效忠的必须是朝廷是圣上,而不是袁崇焕这样的督师。

        三月,邱禾嘉拜见孙承宗,言:“今阁老督师辽东,然观明金利弊,敌胜于野,我胜于城。破敌之策唯扬长避短,避野战而筑城郭。以守代攻。下官观舆图,广宁,义州,右屯乃宁锦之延伸,故应同时修筑广宁,义州,右屯,以互为犄角之势,再以关宁铁骑为支援,游走三城之间,则宁锦防线前移数百里。金兵若不能破,如此往复,蚕食桑叶,数年必能再图沈阳!”


        什么意思呢,邱禾嘉认为,明金战争双方各有优势,明军胜在依城防守,而不善野战。金兵正好相反,所以要想破敌只能扬长避短,避免野战而修筑城池,不断地依托后方的坚城在前方筑堡,然后再依托新筑的城堡,往前再筑堡。如此循环,则能不断的压缩金国的领土。现在的情况必须要将广宁,义州和右屯同时修筑起来,形成一个三角防线,再用数万关宁铁骑放在三角防线的中间作为救火队,金兵集中兵力攻打哪里,就去哪里救援,这样等于将宁锦防线往前移动了数百里,再调集后方蓟镇或者北地的军马来填充宁锦防线,这样就跟蚕食桑叶一样,防线缓缓向前推进,如果金兵不能击破,那么数年之后,明军就可以打进沈阳了。不得不说邱禾嘉虽然是主政,但是他的战略眼光还是比较独到。应该说,这个战略是在当时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方法,只不过可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邱禾嘉作为辽东巡抚只管一地政务,而没有关心到全国的局势,事实上,大明的国库已经枯竭,每年的辽饷是大头,要照发,还是捉襟见肘。除此之外,西北的剿匪也是重要的一块投入,再加上九边军费和其他各项开支,大明已经是屋漏偏风连阴雨,拆东墙补西墙的境地。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银子来同时修筑几个城。特别除了右屯之外,广宁和义州偏远,要想重新修复不知道要花上多少银子,而大明已经拿不出来这么多的银钱了。

        孙承宗没有当场反对邱禾嘉的策略,而是勉励他,认同他的策略。邱禾嘉觉得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拜谢而去。孙承宗立刻上书朝廷,提出了邱禾嘉的战略,不过对他的提案做了很大的修改,别人不知道,作为大明兵部尚书衔的辽东督师,阁老,孙承宗对国库的情况自然是了如指掌,大明根本就没钱,但是城池不能不修,邱禾嘉说的也很有道理,只不过步子迈得太大了,不现实。所以孙承宗的奏折提出了折中方案,“广宁,海运、陆运皆难;义州,地偏僻。因此,必须先占据右屯,聚集官兵,积蓄粮秣,方可逐进,逼近广宁。右屯城已隳,筑城而后可守。筑之,敌必至。必复大、小凌河,以接松、杏、锦州。”孙承宗的意思分为几层,一、广宁、义州暂且不修。二、右屯重要,距海较近,应先筑守。三、为保右屯,还是要修大、小凌河城,互为犄角。四、关宁锦防线诸城,要进行串纵连接,加强防御体系。五、筑右屯,敌兵必至,而筑大凌河城,敌更必争。孙承宗的折中方案非常诚恳,上报之后内阁经过了一番分析,周延儒和温体仁认为,内阁在这种大事上不要妄自发言,这是崇祯的逆鳞,没人想触这个霉头,既然孙承宗有心提出这样的方案,成了,孙承宗有功,内阁批准了也能沾光,不成,孙承宗有过,内阁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也撇清了责任,只要崇祯圣心独裁即可。

        崇祯现在对金兵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憎恨当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又隐隐的有些惧怕。自从萨尔浒之败后,明军的边防就一直压缩在山海关的门口,离京师太近了。所以孙承宗的这种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方案,崇祯几乎想都没想就批准了。当然这筹集粮饷的责任就交给了户部尚书毕自严,从崇祯登基开始,毕自严真算是官场不倒翁。这么多年稳稳的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一动不动,也许是崇祯离不开毕自严这个背锅的吧。确实大明国



四百一十七章 大军调动上  
相关:  烈火南明二十年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西游:人在天庭,朝九晚五  人生重启二十年  混在漫威的玩家们  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  
下面更火
搜"逆天明末三十年"
360搜"逆天明末三十年"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