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公养成计划 正月
很快就到了初二,初二有不杀狗的习俗,正月初二需要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村里每一家需要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就是把买来的印刷品焚化了,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因为家里今年没有和后院一起过年,所以老爸单独弄了一个祭台,家里现在买不起鱼肉和羊肉,老爸就用猪腿肉和老妈蒸的笑开口的白馒头用来祭祀,祭祀之后的祭品是可以吃的,而且都说吃掉对身体好,而且祭祀用的都是好东西,村里人都是留着之后一家人一起吃的,是不会扔掉的。
正月初二还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岳母拜年,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因为姥姥家离得远,所以老爸和老妈商量了一下,就准备不回去了,等到过完正月十五一起回去一趟,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活,老妈可以去姥姥家多呆几天,老爸就直接留在那里干活,我们一家还特地到村上给老舅姥姥打电话拜年。
初二祭祀之后,老妈晚上把祭品拿回来,叫了张奶奶一起过来吃饭,张奶奶和王赫来的时候,王赫手里也端了两个盘子,看来也是贡品,自从老妈认了干妈,张奶奶和我们家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了,两家人也经常一起吃饭,老妈和张奶奶也越来越像母女,张奶奶因为一辈子都没有孩子,对老妈也很亲近。
初三不杀猪,正月初三要烧门神纸,把年节时的对联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而且因为初一初二的时候是不可以往外面倒水和垃圾的,初三烧完门神纸就可以了,正月初三还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不能吃米饭的,每家早上起来就开始吃面条,而且因为年前没有时间做,老妈和张奶奶今天还要做正月吃的粘豆包。
面条有两种白面和玉米面的,因为现在白面太贵,所以白面面条很少,玉米面的多,老妈早上就开始准备了,面粉内加些盐搅拌均匀,稍微加了点泡打粉,现在没有酵母,面粉中间挖个坑,倒入适量的温水,开始搅拌面粉和水,筷子搅拌成略散的絮状,同时不停的揉和,面团一定要硬,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汤,要把面团弄得硬一点。
然后换手揉成一个粗糙的面团,从盆里取出面团,稍微用力慢慢的揉,开始会很粗糙,只要一直坚持揉就好,往和面的小盆里倒入面粉,当面团和好的时候,盆边也几乎是光溜溜的,因为做面条水份要少于包子或馒头
所以会比较难揉,然后将面团用湿布盖上,醒一会儿,差不多20分钟后开始揉搓面团,取出的面团就好揉了。
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圆形,在面圆两面都抹上一些干淀粉,待会儿擀面的时候才不会粘在一起,将面圆一层层包裹在擀面杖上,不停地滚动擀面杖,在一次次的滚动下,面圆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薄,有薄厚不均的地方,再用擀面杖加加工,用擀面杖将面饼卷起,将擀面杖抽出,将面片一正一反叠起来,用刀将面片切成一公分左右宽,抖搂散开,面条就做好了。
白面面条做好了,就开始做玉米面的面条,大约不到半斤面,加些盐用水和好,放一晚30分钟,第二天接了盆水去洗,在水里搓揉,不结实时可加些盐可使结实,很快水变得白白的像奶一样,换第二盆水就已经很清了,一共也就换了三遍水,灰灰的、有弹力的面筋就有啦,加了等量玉米面,和面的时候,两样东西有点不是很和群,加了点温水让它们抱成了团儿:盖上盖儿在那里醒完后,发现和面时的水水儿居然渗出来了些,不过面团仍旧很结实,用玉米面做面布儿,撖成了片儿,这回这个面片很结实,很放心的把它撖的薄薄的,切成条儿。
两种面条都做好了,张奶奶开始煮面条了,现在的面条都只有这一种吃法,方便还不费油,煮面条的水中加入少许盐,煮的时候不会粘连。一次吃不完的面条,就用凉水拔一下,这样也是会防止粘连,而且把面条放到外面直接可以冻上,留着以后吃。
老妈做的面条很劲道,因为吃面条,老妈还特地拿了两个鸭蛋,做酱卤子,鸡蛋打散,放到碗,搅拌,小葱切碎待用,把家里做的大酱放到碗里,加水,因为酱很咸,要多加点水,把锅烧热后倒入底油,油热后放入鸭蛋,此时火可以小些意,蛋入锅后,勤奋地搅拌之,使其成碎花状,鸡蛋成碎花状后,放入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