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 第七百一十八章 远谋
熊文斌就想着郭成泽、孟建声明天到东华后见个面,引荐一下他分管部门的官员,然后就简单收拾、收拾,就先到沂城赴任去,不想搞太多的饯别。
赵东、杨海鹏等人也明白熊文斌的心思,没有大肆声张,但饯别酒不喝一顿总感觉不是滋味,就让沈淮安排,晚上将熊文斌一家人从南园拉过来,再聚一次。
车拐上渚溪大道,两侧灯火辉煌。
这两年来,梅溪新区在梅溪河西岸,集中力量发展南到沿江快速道、北到下梅公路之间的区域。
河西,除了引进一百余家企业的高新园区稳步发展之外,以渚溪大道为核心的城建规模,两年时间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沈淮离开梅溪的时候,渚溪大桥西端,还仅有鹏悦国际大酒店、淮能大厦两栋高层建设,海丰大厦刚刚打好基桩,此时则高楼林立,加上两侧成规模的住宅区,与梅溪镇夹河而立,在东华市的东南端形成不小、崭新的城区规模。
不过在梅溪新区与主城区之间,之前属于东城郊的黄桥镇等地,大约占地仈激u十平方公里左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沿路过来,显得破落不堪。
照沈淮跟熊文斌的打算,对黄桥镇及附近城郊地区进行整体开发,使主城区大踏步的往南发展,与梅溪新区彻底的融合,就能使东华的城市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只是有时候不能事事皆如意,吴、熊调开,杨玉权明年也要退二线,沈淮已经无法直接干涉市里的决策,很多市级层面的规划就不再是他能推动的。
在车上,沈淮跟熊文斌、吴海峰谈了许多他关于霞浦县成立综合职业学院的想法,有些问题他也要询问熊、吴二人的建议。
吴海峰轻轻一叹,说道:“医学院、师院、工学院合并成立综合性大学,在黄桥镇规划建设教育园区,加上新行政中心与新城区商贸中心的建设,就将新城区的框架拉起来,就能让东华的城市、教育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可惜啊,这一耽搁,不知道要耽搁多少年……”
成立综合性大学的想法,并不是沈淮、熊文斌或者说吴海峰个人的一时之念,而是东华市委、市政府以及东华市教育系统很早之前就有的想法,相关的筹划工作,也一直在做。
不过东华市目前所有的四所地方大专院校,数十年来duli发展,各校都有相对duli的发展思路,要使其融合发展成综合性大学,除了市里要有足够的决心之外,还要投入巨大的资源。
这些都不是东华之前所能承担的。
只是,地方产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未来确定要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背后没有相当水准的科研基础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仅仅是从单个企业的发展去考虑,确实没有必要想太多。
梅钢近年在研究院发展上投入近亿的科研资金,主要用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冶金工业技术及工艺,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
应用型技术及工艺的模仿是容易的,但梅钢想要超越海外的钢铁企业,从技术水平“先进”的工业企业,跨入技术水平“领先”的工业企业,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而从整个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熊文斌轻叹道:“市里近几年推动成立综合大学的可能性不高,无论是陈宝齐,还是将到东华任职的郭成泽,都不能寄望他们对东华的发展规划会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远的目光,只是霞浦县想利用几所中职学校发展高等级院校,难度很大啊。仅校区基础设施及学科建设,三五年间你就得做好投十个亿进去的准备,但就要考虑地方上的阻力……”
县里拿八千万出来给中小学教师涨工资,教师群体欢欣鼓舞,县里反弹意见也不大,自有其他现实的基础。
绝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只关注眼下的利益,不会去管一件事十年、二十年之后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见。
三五年间地方财政拿出十亿、八亿的资金去补贴修桥造路,大家都会支持,但地方财政拿十亿、八亿的财政资金,去发展一座看不到直接而现实利益的地方大学,非议声就可能会愈演愈烈。
加上对手们的虎视眈眈,梅钢上半年所遇到的诸多危机再度重演,都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