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第三二五八章 茜茜公主的爱瓷

更新:02-24 05:39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都市小说

    这是一套茶具,或许是因为破损和磨痕而让它们显得没有那么完美了,可是张天元依旧在这套差距被几乎完全磨去的痕迹中找到了惊喜。

    他深吸了一口气,抬头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摊主,简直就像是做贼一般,生怕被摊主给察觉到了。

    发现摊主根本没有理会他,而是专心地在跟别的顾客讨论瓷器的价格,张天元微微松了口气。

    然后小心翼翼地将这套瓷器捡了出来。

    不会错的,这就是著名的欧洲蓝血名瓷,这一次可算是捡到大宝贝了。

    比之刚刚买到的那幅周芷岩的画,还要令张天元激动。

    毕竟捡漏总是会给人带来惊喜的。

    市场上的藏品大都是公开地摆放在明面上,全靠收藏者的眼力去发现。

    用大大低于藏品价值的价格买进藏品,就算是捡漏。

    目前古玩市场假货充斥,鱼龙混杂,真伪和优劣全凭自己眼光。

    即使是淘宝的行家里手,在这良莠混杂、真假难辨的藏海里,也常有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的时候。

    因此,视而能见且见而能识,也就是说能有所发现,那不光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机缘,一种快乐!

    藏家凭借良好的心态、广博的鉴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接受挑战、把握机遇,寻觅那些具有普通人看不到的文化艺术价值的珍品,一旦成功,常有意外的惊喜。

    特别是这种好心情能持续数月、数年不减,每每提及,快慰无比,经久难忘,也成了藏家收藏生涯的趣谈和佳话。

    更何况捡漏的东西最终是会增值的!

    要说搞收藏完全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不客观的。

    绝大多数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资家。

    众所周知,艺术品收藏是与房地产、股票同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活动,古往今来,古玩业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


    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的说法:“粮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药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

    从以往历史看,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收藏品投资者,他们以保值增值为目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有的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发了财,有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即使你只是把收藏当作业余爱好,看着自己的藏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价值翻了几番,心中能不乐吗?

    不知道别人是不是高兴,反正张天元肯定是非常高兴的。

    这套茶具明显用的是典型的欧洲风格,即便是对欧洲瓷器不是很熟悉的人也看得出来。

    但现在欧洲瓷器多了,一套几千块人民币也能买到很不错的,所以这东西的价格应该不会很贵。

    毕竟东西磨损到这个程度,只要摊主不是太贪心,估计都会以比较合理的价钱卖出去的。

    可是又有谁知道,这东西居然是欧洲最早的梅森瓷器生产的茶具呢?

    谈到瓷器,人们必然会想到中国。

    若是算上由陶器向瓷器的过渡阶段的产物,中国已有出土4000多年前的瓷器前身——原始青瓷了。

    即便是考察严格意义上的瓷器,也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在东汉的国土存在。

    尽管丝绸之路的繁荣将瓷器这种艺术品传向世界各地,但欧洲瓷器工艺的历史却是在18世纪初才开启的。

    &年,欧洲第一家瓷器制造工厂于梅森城的一座古堡内建成,这大抵算是欧洲瓷器诞生的标志件了。

    其实早在13世纪,欧洲的王公贵族就对中国瓷器视若珍宝,但彼时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掌握了制造瓷器的工艺。

    直至18世纪,奥古斯特统治时代,有一炼金术士宣称得到炼瓷的秘方。

    奥古斯特大帝得悉此事,就建立了一家炼瓷厂,并把瓷厂迁至至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的由亨利一世建立的阿尔布雷希特斯堡中。

    并且为了防止炼瓷的秘方泄露、流传于民间,瓷厂的戒备也格外森严。

    当然,这个说法颇具传奇色彩,似是坊间流传的故事。

    文字记载的meissen诞生记是,当时萨克森公国的奥古斯特大帝确实对中国瓷器情有独钟,甚至曾用一队骑兵和波斯商人作为交换,将48件中国瓷花瓶收入



第三二五八章 茜茜公主的爱瓷  
相关:    花豹突击队  寒门崛起  儒道至圣  魔门败类  
下面更火
搜"鉴宝秘术"
360搜"鉴宝秘术"
语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