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 第二九八六章蟠龙纹定器
更新:12-15 05:34 作者:北域神灯 分类:都市小说
之后,张天元又选了几件东西,基本上凑足了一百万美金。
正当他准备就此收手的时候,忽然间注意到展厅的角落里扔着三只碗,里面似乎还有曾经倒过水,扔过食物的痕迹。
“杰西卡夫人,这三个碗也是你的藏品吗?”
张天元好奇地问道。
“那不是,那三个碗是我用来喂猫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里有了老鼠,所以我就逮了一只猫放在这里帮忙,那三个碗用来放水、猫食和水果的。”杰西卡夫人解释道。
“我觉得这三个碗不错啊,能不能送给我?”
张天元随口问道。
“您要这猫食盆干嘛?”
杰西卡夫人疑惑地问道。
“不瞒您说,这三个碗虽然算不上什么珍品古玩,但却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东西,放在这里做猫食盆太可惜了,您如果不肯送的话,给您几百块美金也行。”
张天元说这番话的时候,其实心里头有些紧张的。
他刚刚看到那三个猫食盆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三件东西,不是别的,竟然是正宗的定窑瓷器。
中国陶瓷发展到了宋代,形成了一个多种窑系共存、百花争艳的局面。期间尤以代表当时瓷业生产最高水平的五大名窑最为著名。
定窑就是当时并立的五大名窑之一。
它的窑址位于北河曲阳,当时曲阳地区属于定州管辖,故称为定窑。
定窑是唐代继邢窑以后,中国北方地区白瓷生产的主要窑场。
由于定瓷胎料中氧化铝的含量较高,烧出器物的胎质坚硬洁白,釉质坚密光润,深受人们的喜爱,一直占据北方的广大市场。
北宋中晚期至金,定窑开创了覆烧和白釉印花工艺,形成了其独特的制瓷工艺与风格,名声大震,特别是定窑的白釉印花器更是名扬天下。
这段时期内定窑的造型、装饰,以及烧造方法纷纷为各地许多瓷窑所仿效,竞相烧制具有定窑风格或特征的瓷器,逐渐形成以定窑白釉为中心的“定窑系”。
据洪武年间曹昭《格古要论》记载:“古定器,土脉细、色白而滋润者贵……宣和、政和间窑最好,但难得成群队者。”
这里的政和、宣和,为北宋晚期宋徽宗年号。
所谓的“色白而滋润者贵”、“难得成群队者”,都说明了定窑产品的精良和在当时享有的极高声誉,也充分证明定窑的发展在北宋中晚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定窑曾一度被官府指派替宫廷烧制大量的御用瓷器。
传世品定器中,有许多刻有“奉华”、“凤华”、“慈福”、“尚食局”、“尚药局”、“五王府”、“禁苑”以及“官”、“新官”等字样的器物,这些字样多为宋代内府的铭款,都是按照朝廷要求定烧的宫殿名款器。
还有部分不署官款的精美定器入贡朝廷。
如果张天元没有看错的话,这三件应该是宋代定窑白釉印花蟠龙纹盘!
这可是当时烧造供朝廷使用的贡器。
从三件器物看,制作相当规整,全都采用覆烧工艺,三件口沿镶包金边!
也就是传说中的“金装定器”。
金装定器又称“芒口金装”、“镶口”等,多见之于五代、宋初权贵阶层使用。金装定器气宇不凡,晚唐、五代、宋早期金装定器要比正烧定器高档。
“芒口”俗称毛边,一般指口沿无釉的瓷器,多由覆烧所致。
宋代金装定器,与掩饰“芒口”无任何关系,不是为了掩饰芒口的瑕疵,而是一种深加工的高档装饰及文化现象。
宋代芒口是指盘、碗在入窑烧制前去掉釉的一圈边口所露的胎骨。
芒口生产很考究,决非随意去掉一圈釉了事,而是内宽外窄,一阳一阴,阳宽阴窄,艺术风格自成一脉。
芒口的要求同器物上的刀线产生一样,要求自然、顺畅,忌讳模糊臃肿或做作行为,旨在用刀工体现定窑瓷器芒口的天真烂漫。
除去器皿本身不谈,只看这些芒口处理效果,就知道这三件器皿品位及制作该件器皿的陶工水平有多高。
定瓷之芒口,是以芒口镶金、镶银、镶铜进入皇室,引起皇室的珍重,称为金装定器。
金装工艺是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