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三国记 第568章 谈判的焦点
更新:07-09 23:50 作者:伏波飘萍 分类:网游小说
另外一边,庞尚参加的孙权与四族的谈判,也已经到了关键时候,双方不再是纠缠于外围和细枝末节,谈判开始咬住双方矛盾的核心部分。
孙权最为在意,并且急切想着要改变现状,而以四族为代表的江东本土势力,与孙氏对抗多年,坚决不让步的最核心部分,都集中于兵权上。
不同于曹操和刘备,江东的兵权,从孙策当初经略江东时,就是分散的。没办法,孙策当初竖起独立大旗,扫荡江东,自己的兵力不过数百。根本不够看的。
为了尽快增强力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孙策给予麾下将领相当大的自主权,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可以自己募兵。
不仅是对麾下将领如此,对后面来投的江东大户,孙策也同样给予政策,允许他们扩大募兵,发展壮大自己。
孙策凭借数百兵力,短短两三年,就能迅速荡平江东,这个政策,居功至伟。可以说,若不是孙策将兵权下方,孙策再厉害,也顶多是江东版的刘备,麾下猛将如云,却毫无基本,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当然,这个政策的副作用,也是相当猛烈。但在孙策看来,只要自己在江东站稳脚跟,腾出手来处理自身问题,有的是办法,慢慢把兵权回收。
就凭孙策的勇猛,再加上孙氏麾下的文武济济,兵多将广,面对一盘散沙的江东大户,各个击破,并不需费多大事。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孙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寿命会如此短暂,以至于他根本来不及把兵权收回,就撒手而去。
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孙策面临两个选项,一个是选择孙翊,继续自己的路线,临以万钧之力,短时间内收回兵权,实现江东上下一统。一个是选择孙权,寻求与江东大户的妥协,缓和双方的矛盾,兵权的问题,留待以后慢慢解决。
孙策当初内心如何做的权衡,已经是历史悬案,再无人能够得知,我们只知道,孙权最终成为继孙策之后,孙氏的第三代掌门人。
孙权继位后,鉴于孙氏与江东大户之间的矛盾,已经尖锐到一触即发的地步,无奈之下,孙权主动与四族取得了和解,通过一系列的婚嫁迎娶,拉拢四族为孙氏所用。同时,孙权允许四族继续扩大募兵。
孙权的本意,是只有四族可以募兵,其他江东门户,必须把兵权交上来。可惜,四族不会傻乎乎的做孙权手中的棋子。四族看的很是明白,孙氏如此看重四族,不过是四族有财有兵,孙氏不敢对四族动手而已。
四族可以支持孙氏在江东的主公地位,但四族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尤其是兵权,更是不能侵削分毫。
对于兵权,四族更是看的明白,孙权之所以同意四族继续扩大募兵,并不是他心甘情愿如此,而是迫于局势所逼。整个江东本土势力都在反对孙氏,若孙氏还是如孙策时般一味用强,孙氏在江东,就将无立锥之地。
允许麾下将领和地方大户拥兵,是孙策时期定下的规矩。正是这条规矩,才让江东大户们有了团结起来,捍卫自己利益的武器。
四族自身虽然强大,但与孙氏比,还是不够看。四族能够在桌前与孙氏平起平坐,身后江东大户们的鼎立支持和摇旗呐喊,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点,四族心知肚明。
如果四族如孙权所愿,自私的只允许自己扩大募兵,却把其他门户的兵权剥夺,等若是自剪羽翼。等孙氏稳住阵脚,再度对四族发难,四族就只能独自面对吞并其他大户的兵权后更为强大的孙氏了。
此前四族尚不是对手,到那时自然就更不是对手了。只能是孙氏怎么要求,四族怎么做,相当于案板上的肉,随便人家怎么剁。
四族不乏远见卓识之士,当然不会干损己利人之事。所以,四族对孙权主动抛过来的橄榄枝,欣然接受,并据此从众多江东门户中脱颖而出,成为能够左右江东政局的一方势力。
但对孙权对四族的要求,四族只做到了支持孙权,帮助孙权稳住阵脚。却在最为关键的兵权收回上,态度鲜明的予以拒绝。
后来,孙权携荆州大战获胜的威势,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江东兵权问题。为此,孙权对四族频频出招,结果还是被四族太极推手般,逐一化解。
这个时候,孙权明明有一举解决四族的实力,却偏偏迫于形势,一次次被迫放过四族。先是江陵和合肥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