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266章 清洗
报捷奏章送上去,朝旨回来很快。三天之后,便就到了唐龙镇。
刘淮追授西上阁门使、果州团练使,命地方官员求访他本族的人,以承刘淮之后。营田厢军所有的假官、摄官,全部去除假摄二字,转为实任迁二阶。迁二阶是全军的军官保底如此,军功算清之后,突出的官兵再行升迁。内库出钱一百万贯,作为参战官兵的特支钱。
现钱当然不会这么快送来,杜中宵也不赞成阵前发赏,上奏钱留京师,回师之后再领。除了参战官兵发赏外,死伤官兵的抚恤也从这里面开支。
刘淮的尸身只能暂留唐龙镇,地方官找到他本族的人后,再来带回去妥善安葬。
杜中宵的精力主要花在善后上,保证一支军队的士气,这个时候丝毫不能马虎。既要照顾这个年代的思想,当兵就要领钱,打了胜仗更加要领钱,还要尽量让官兵士气不要被金钱所左右,其间的平衡并不容易。杜中宵做的,是把军功分级,不再只作为一次性封赏的依据,同时与以后的升迁和待遇联系起来。
周肃进了杜中宵帅厅,见案上文书堆积如山,叉手道:“待制,末将得知刘将军封赏已到,特地前来禀报。刘将军去时,曾有遗言——”
杜中宵道:“入城之后事务繁忙,我未细问。不知刘淮临终时托付了什么?”
周肃道:“刘将军言,这两年颇得枣阳县的贺大一家照顾,感激不尽。他自己的一些积蓄,还有朝廷发下来的赏钱,希望给交给贺大一家。可我见朝廷旨意,是要访求他的本族人为后,将来春秋祭祀。如此一来,这钱就不能给贺大家里,与刘淮遗言不符。”
杜中宵道:“此事除了你之外,还有谁亲眼所见?”
周肃道:“当时军兵围着,大家都听刘淮亲口所说。后来末将也告诉了武将军。”
杜中宵道:“武将军如何说?几天时间,也没见他来找我。”
周肃道:“武将军的意思,按朝廷的旨意办。必定寻来的人,是延续刘淮香火,世代祭祀的。给贺大家的钱,武将军和其余几人想办法,他们凑了送回去就是。”
杜中宵想了想,道:“告诉十三郎,不必了,这钱我会从军中专门拨出来。还有,刘淮既然有此遗言,除了送钱之外,可让贺大一家收拾他在枣阳的遗物,留个纪念。”
周肃称诺,又道:“还有一事,当日我们出兵紧急,刘将军相了一门亲事,双方甚是满意。只是走得太急,也没给那家姑娘回个信,怕让人误会。此事刘将军甚是遗憾,临终时还提起。”
杜中宵沉默一会,叹了口气:“打仗总是要死人,总是要面对这些生离死别,徒惹伤心。我会写信给随州李知州,送些嫁妆给女方家里,让李知州帮忙,择良人而嫁。军中凡战殁的官兵,都会如此,让地方帮忙照顾家里。年少而寡的,官府出嫁资,择良人改嫁。”
周肃听了,觉得杜中宵安排妥当,谢过之后出去了。
看着周肃离去的背影,杜中宵觉得有些难过,起身来回踱步。打仗就要死人,而且经常是自己身边熟悉的好人,战后胜利的喜悦,总是伴随着这些伤心故事。
战殁者的后事如何处理是个难题,稍有疏忽,就对不起战场上的死难者。凡阵亡全部都是一个标准是不可能的,不然,何以面对真正的英雄?区别对待也容易惹出怨言,一样是出兵打仗,怎么就有人死的比别人更有价值。公平公正,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营田厢军跟禁军还不一样,士兵都不是军籍,他们在地方上有家人,抚恤更加复杂。除了钱物补助之外,还有精神层面的,比如建英烈祠。英烈祠是中国传统,意义与后世的烈士陵园其实差不多,是对战殁者和其家人的精神慰籍。怎么做,谁来做,哪里出钱,都面监很多实际问题。
这一次大胜,从石全彬就可以看出来,朝廷对营田厢军的态度大变。战后以营田厢军为模板,改造军队和设立新军是必然。除了换兵器,军制变化多大还是个未知数。杜中宵希望,军官专业化,而士卒不再职业化。对于底层士兵来说,经验其实没那么重要,兵油子不见得更能打,却会带坏军中的风气。
这几日,石全彬负责查办俞景阳一案,这种事情他最拿手。内侍们待在皇宫里,真正办事的能力不一定多强,刑讯逼供的能力,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