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6章 从河曲到河曲
看着茫茫一片白雪覆盖的土地,离着不远冰封的黄河,王普对杜中宵道:“经略,就是这里?以前我曾经过此地,水草丰美。除了盐碱多些,饮水苦涩,这里倒是个好地方。”
杜中宵道:“就是这里。你说的不错,这里有些斥卤,是好的牧场。经略司欲在这里设立定牧的村庄,靠近黄河的地方种粮食,这一带则用来放牧。你若是带着族人来此,经略司会出人帮着建房屋,修筑道路,架设桥梁。给你们划出来足够的牧地,放牧牛羊马匹。当然,赋税差役是免不了的。”
王普道:“以前在振武县,我们蕃部难道能免了赋税差役?经略在火山军的时候,去种田的人家大多过上了好日子,比以前强得多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对王普甚是满意。他跟以前的香布有些像,没有沾染四处劫掠的风气,一心只想着过好日子。而比与香布比起来,更加愿意担责任,更加有魄力。香布到了火山军,很快就成了个乡下财主,族人各自生活,几年时间一个部族就散了。
王普则愿意带着部族,自己赚钱,也分润给别人好处。当然,凝聚力太高是杜中宵不喜欢的,只是现在需要树立一个榜样,让其余的蕃部看一看,王普比香布更加合适。
那一日与王普谈过,杜中宵随口问起,如果让他带着族人迁到东胜州来,同意不同意。本来杜中宵只是随口一问,没想到王普连口答应。他们本就是游牧部族,只要有水草的地方,都可以安家。东胜州地处平原,紧靠黄河,比振武那里的丘陵地带强多了。更不要说振武偏远,搬来东胜州,做生意方便。
这一带开发历史悠久,中唐以后,迁入了大部游牧民族。晚唐五代时军阀林立,不断攻伐,人口大规模减少。到契丹占领这里的时候,人口已经不多。一百余年间,除了在几个大城附近契丹迁来了汉人屯田,其余地方全成牧地。
居住在这一带的以党项人为主,如王普的藏才族,其实也是党项一支。党项立国后,元昊曾经大规模招揽人口,加上契丹连续数年征伐党项,近几年人口再次缩减。大如东胜州,现在也只有五百多户汉人种田,辖下二十多个蕃部,一千余帐。
从东胜州到丰州数百里地,全部汉人约不足两千户,蕃落不足五千帐。其中的汉人,是契丹从幽州迁过来的,大军北撤紧急,没有把这些人带走。最近因为大案牵连,杜中宵杀伐过重,再次出现了番人逃亡潮。等到事情结束,河曲路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口。
到了这里,才知道契丹和党项作战时,为什么不以首级计战功。对他们来说,人口就是财富,活人才有价值,首级没有用处。大片空地,有人就可以创造财富。
杜中宵要营田,自然选择在大城周围,形成人口聚集区。这里跟京西路不一样,出了州城,外面就是大片闲田,根本不需要到偏僻的地方去。一些战略要地,如振武、开德等地,没有必要营田,直接驻军即可。现在不比以前,有铁路可以运送物资,军队不需要粮食自给自足。
王普同意,杜中宵便带着他来看看选定的营田之地。这里正处黄河岸边,冲积平原,虽然盐碱重了一些,只要引来黄河水,就能种出粮食。定牧村庄在外围,向里则是农业村庄。
扒开几个地方的积雪看过,王普回来对杜中宵道:“经略,这里极是好地方!若是朝廷相帮,小的愿带族人迁来此处,为本州治下之民。我们虽然放牧,修桥铺路还是会的,并不会过于依赖朝廷。”
杜中宵道:“你们来就好。我在火山军的时候也曾营田,你是知道的,必然不会亏待。”
说完,杜中宵指着北边道:“选在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好处。向北二十里外,盛产煤炭,而且极易开采。以后通了铁路,要靠那里的煤炭烧火车,这里以后必然繁荣起来。”
王普道:“小的也听说,大宋境内有一种火车,跑在铁铺就的路上,极是飞速。一昼夜间就可以行千里,而且不需草料,不需歇息。可惜如此神奇之物,只是听说,却无缘得见。”
杜中宵道:“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看见了。有了火车,中原的物资很容易就运到这里,你的牛羊也很容易卖到中原去,不用再跑唐龙镇了。”
王普听了有些神往,想象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过了一会,问道:“经略,这里以后会跟中原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