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盘大唐 第262章 孔孟之道治江湖_页2
更新:11-06 14:45 作者:重要嘉宾 分类:军事小说
之道。
孔子曰:“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
孔子认为兽之道不好,乃取死之道,作为人应该追求人之道。
列御寇询问何为‘人之道’?
孔子趁机提出了‘三达德’。
“三达德指的是‘智、仁、勇’。”
‘智’:孔子劝说江湖人别躲在山中,要进入人族间,多读书学习,以此来摆脱原始的蒙昧状态,将人与野兽区分开来。
‘仁’,仁慈。何为‘仁’,人二为人,人者爱人,意思是人族之间要亲亲相爱,和睦一家,一起对付外族。
‘勇’,要求高手们在对付外族时,一定要勇猛,不能贪生怕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族崛起而死,死得其所。
孔子认为三达德是三条通达天界的德行,只要遵守了,一定能早日飞升成仙。
孔子与列子列御寇在八荒原上辩论了七天七夜。
列子读书少,辩不过孔子,含恨败退。
孔子留下武道修为最高的子路在江湖中传播道义。
百余年后,一直躲在大山中的江湖人,渐渐走进了人族城市中。
为了教化那些江湖人,孔子又宣扬‘礼’之道。
按照礼仪行事,才能算是文明人,是野蛮人与文明人的划分标准。
江湖人不想被称为野蛮人,渐渐地接受了礼的概念。
后又过了千余年,亚圣孟子出世。
孟子执掌儒家,修改了孔子的江湖道义,改为‘仁义礼智勇’,人之四德。
主张江湖人要有恻隐之心,仁也;有羞恶之心,义也;有恭敬之心,礼也;有是非之心,智也;有无畏之心,勇也。
就这么一步步地教化,到了如今,江湖人大都遵守着孔孟之道,失去了本色,成了被笼头套住的驴子,如同文道的附庸。
这也是文修看不起江湖中人的原因。
王维仔细地听着,慢慢地回过味来,所谓的‘仁义礼智勇’,就是孔子和孟子联手挖下的一个大坑,将江湖人都装了进去。
原本的化外之民,也就是教化之外的江湖人,学习了孔孟之道后,渐渐地变成了顺民。
“贤弟,如今江湖上有人不遵守江湖道义吗?”
“有哇,有两种人。”
一种是逍遥派一类的隐逸门派,逍遥派是庄子的嫡传派系,一直传承到今天,他们始终遵守着庄子的道义,任意而行,逍遥自在,喜怒无常,想杀就杀。
他们本是江湖上的异端,可修为太高,江湖人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反而更多的是羡慕。
“王大哥可见到过纯阳真人、铁拐李、济公等神仙?”
“见过!”
“兄长觉得这些神仙行事与凡人有何区别?”
王维想了下,忽然明白了,“他们遵守的便是庄子之道?”
“哈哈,不错,其实庄子之道乃是仙道,孔孟之道只是人道,那群江湖人放弃仙道,转为人道,再求仙道,岂不是走了弯路?”
王维狠狠地抓了下脸,孔老夫子挖的坑好大,直接将人带进了坑里,孟子再接再厉,将坑挖得更深,组队坑人!
“相公看到他们的行为与衣着,可曾觉得怪异邋遢?”
“确实如此!”
“咯咯,这说明相公也被儒教的教化框住了。”
“那该怎么办?”
“有人明白了此事,便诞生第二种人。”
“什么人?”
“也就是相公眼中的坏人。”
有些人一朝顿悟,想要追求自由自在的江湖,不想再被孔孟之道束缚。
他们开始不按照江湖道义行事,便成了江湖异端,成了‘坏人’。
成了坏人之后,就有一大批‘大侠’‘少侠’冒出来,杀掉坏人,保持江湖道义不被破坏。
“你看,江湖人可以自行教化,杀掉那些明白人,将‘糊涂人’捧上高位,名利双收,完全不用儒教插手,这便是教化之力的恐怖之处。
这种教化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好人变成坏人,将孔孟之道刻进每一个江湖人的骨子里,这天下再无江湖